融資體系2022年建設分析
日期:2022-04-08 21:14:10 來源:互聯網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地區還是區域基礎設施資金狀況來看,中國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嚴重不足,資金缺口都較大,并且融資體系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果融資體系單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地方政府同期的財政收入,要籌措每年巨額的城建資金,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融資體系體制外融資成為各地區滿足財政支出需要,彌補財政缺口的重要手段。
從1978~2003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來源和資金構成情況來看(見表4-15),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由主要靠政府投資開始向多元化轉變,國家預算內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比重大幅下降(見圖4-10),從1978年的77.69%下降至1997年的5.92%,隨后有所回升。2003年該比重為9.22%,國家預算內資金已不再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從圖4-10同樣可以看出,國內貸款(金融機構貸款融資)和自籌資金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2003年分別達到26.91%和49.31%,融資體系已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在城投債市場加速發展之前,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自籌資金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土地批租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二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
然而,無論是國內貸款、土地批租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還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都存在著一些弊端:(1)國內貸款。利用地方融資平臺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是中國城市建設資金的來源之一,然而這種籌資方式也存在兩方面的弊端:一方面,行政指令性貸款嚴重抑制了金融機構的發展利益,債務風險也過多集中于金融機構,缺乏必要的監管可能造成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另一方面,為降低風險,金融機構一般只愿提供中短期貸款,而城市建設項目一般投資期都較長,這就造成了資金使用期限與項目投資周期的嚴重不匹配,加大了地方建設項目的風險。(2)土地批租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在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和土地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紛紛采取土地批租和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籌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土地批租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已成為地方政府自籌資金的最重要來源。據財政部統計,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14 239.7億元,占地方政府本級收入的43.7%。但土地融資的籌資方式具有明顯的短期行為特征,可持續性不強,未來隨著可開發土地的減少,土地開發成本將不斷上升,將使得土地批租凈收益不斷減少。(3)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目前,融資體系中國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發債包括兩種方式:一是中央政府從國債發行額中拿出一部分轉貸給地方政府,由地方財政還本付息,用于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另一種是財政部代地方政府發行債券。融資體系這種完全由中央政府包辦的舉債方式存在著一些缺陷:① 由于對地方政府缺乏約束機制,一旦出現違約,容易將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轉嫁到中央政府,加重中央財政負擔。② 融資體系債務的利率無法反映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而且由于中央政府承擔所有的最終償債責任,債權人對發行債務的地方政府的信用風險不會關注,這會加劇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問題。③ 財政有三大職能:資源配置、再分配和經濟穩定,地方政府只適合承擔資源配置職能。由于地方政府具有信息優勢,所以地方政府負責地方基礎設施的投資具有最高的效率。地方政府被賦予“用錢”權利的同時,也應該承擔“還錢”的義務。中央轉貸模糊了地方政府的償債責任,不利于構建清晰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軟化了地方政府的債務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