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效性與收益可預測性有什么關系?
日期:2024-04-15 13:22:38 來源:互聯網
為了更準確地描述市場有效性理論,有必要對有效市場理論的定義及檢驗重新進行描述。1991年,法瑪將傳統的弱式、半強式及強式有效三個層次的市場有效性分類方法,改為收益預測研究、事件研究及私人信息檢驗三種。
(一)收益預測研究
法瑪將用于檢驗弱式有效的歷史價格數據擴展為不僅包括歷史價格數據,還包括可以用來預測未來收益的股利收益及利率因素,即檢驗弱式有效的信息擴展為歷史相關信息。此外,法瑪為了避免循環定義與檢驗的問題,建議運用截面數據資料進行檢驗,如考察規模效應及價益比效應等,這樣可以部分地減小聯合檢驗問題。
弱式有效性檢驗主要是從預測與描述股票價格的角度來進行,即相關的歷史信息是否有助于預測未來股票的收益。如序列相關檢驗法,檢驗股票過去的收益序列對股票未來收益的預測能力。如果未來收益與過去收益相關系數為零,表明根據過去的收益不能預測未來的收益,市場達到弱式有效;如果序列相關系數為正數,說明市場存在不足反應行為,因為價格在市場對信息價值確認的不斷修正過程中持續地上漲(信息價值為正)或下降(信息價值為負),表現為序列正相關;如果序列相關系數為負值,則市場存在過度反應,價格將在過度反應后有一個反向的修正過程,表現為序列負相關。不足反應是市場對信息的反應過慢或信息價值估計過低,而過度反應是由于市場對信息的價值估計過高造成的。
法瑪將有效性定義與檢驗注重在收益可預測性上,對研究具有一 定的指導性意義。表面上看來,有關收益可預測性的研究,如一些異象研究,似乎說明收益的預期模式是不正確的。其實,這正說明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是隨時間而發生變化的。例如,近期一些研究 表明收益存在異方差特征。因而,收益的預測性不具有長期穩定性,即短期內的收益可預測性,甚至長期內的可預測性,也不能證明未來的收益可持續準確地被預測。
(二)事件研究
法瑪將半強式有效檢驗改為事件研究。它是分析某事件發生前后段時期內研究對象的具體行為特征,研究的時間區間稱為事件窗口。在金融市場研究上,研究對象主要是金融資產收益,通過考察研究對象在事件發生前后的變化,以研究市場運行效率。半強式有效研究將公開信息限定于半強式有效檢驗上,而市場有效性檢驗本身所存在的問題,限制了有關公開信息披露的研究。因而,將半強式有效檢驗重新定義為事件研究,可以解決前面提出的聯合假設問題。事件研究注重考察事件所產生的市場效應,而不是精確測度事件本身,因而,這可以解決市場有效檢驗中所存在的信息不易精確度量問題。此外,既然事件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事件的市場效應,可以部分避免有效性檢驗中的市場效應精確度量問題。因為,只要我們所選擇的方法可以度量出市場效應即可,如在考察公開信息的市場效應時,選擇常數模式與市場模式計量超額收益率,雖然它們計量出的超額收益率會有所不同,但只要這種差異遠遠小于事件本身所產生的超額收益,所計量的超額收益率就不會有太大差別。
(三)私人信息檢驗
將強式有效檢驗改為私人信息檢驗,是因為利用專業投資者的超額收益來檢驗強式有效性,同樣會陷入聯合假設的困境,并且除機構投資者外,內部人如公司內部持股人員,也具有私人信息,通過考察他們的投資行為、市場效應,以及投資業績表現,可以檢驗私人信息的市場效應。在不考慮信息成本的情況下,事先獲知私人信息是可以獲取超額收益的。但當在考慮信息成本的情況下,就不一定存在超額收益了。 如果私人信息的獲得可以產生超額收益,在投資機構的業績上應該有所表現,因為它們有實力及分析能力去獲得私人信息。然而,實際研究表明,大多機構投資者所獲得的是邊際超額收益與其邊際成本相等的收益率,在考慮支付費用的情況下,其收益甚至低于市場平均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