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大趨勢怎樣?中國樓市大趨勢分析
日期:2022-03-14 14:39:47 來源:互聯網
講的主題是“走勢和邏輯,2018年樓市向何方?”。說到邏輯,很多人會覺得:中國樓市大趨勢市還講邏輯嗎?很多人覺得肯定不講邏輯。中國樓市大趨勢過去幾年樓市就沒講過邏輯:為什么樓市的價格漲那么快?為什么租售比這么低,租金這么便宜,房子價格這么高……還有,為什么我買不起樓?這些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中國樓市大趨勢今天來和大家聊聊在當下樓市走勢的背后,是什么樣的邏輯在支撐。其中什么是合理的,而什么又是不合理的。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對樓市政策的態度從鼓勵變成抑制。
到現在為止,政府調控樓市的政策打壓已經有一年多了,各地的限購和管控政策層出不窮。這是第一個基本事實,也就是政府的高監管。另一個事實則是自2014年開始,開發商也好、中國樓市大趨勢專家也好,都在講樓市黃金時代結束,白銀時代到來。意思就是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到了拐點,樓市的一帆風順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再。話音未落,2015年開始,樓市到現在已經上漲了三年半,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高強度監管和黃金時代結束反而迎來一個超長時間的增長。這是為什么呢?第一個問題:樓市是否在高位?當然現在信息發達,中國樓市大趨勢大家對樓市的情況已經不是太糾結,但是也有媒體會告訴大家,比如說深圳,深圳的樓價已經經歷了長達16個月的下跌。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覺得深圳經歷很長時間的下跌,但是一共就下跌了幾百塊錢。這是數據在造假嗎?我觀察樓市很多年,深圳政府給它一萬個膽子,它也不敢直接造假,那這個直線怎么來的?第一種辦法就是,高價格樓盤暫緩入市。但這個方法有缺陷,你暫緩1個月可以,3個月可以,暫緩一年兩年怎么辦?第二個方式是高價格和低價格一起入市。現在政府還有保障房,只要控制得當,最后成交的平均數是可控的。甚至還可以將樓盤成交時毛坯和裝修價格分開,來降低樓價。今天來到深圳,也覺得深圳樓價調控能力很強,是特大城市里唯一一個能調成直線的。相比之下,中國樓市大趨勢很多城市表現得差很多:比如說百城價格指數,完全不是直線,還是往上,所以很多城市還需要再繼續努力。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超長時間的樓市繁榮?我們一直提醒大家,樓市和股市是不一樣的,樓市的繁榮要考慮兩大方面因素,一個是長期因素,一個是短期擾動。從長期因素來講,還要區分全局因素,以及局部因素。今天我們把當下行情最重要的4個點抽出來講,包括GDP和利息、土地供給側、居民限購和投資需求。
GDP長期增長是推動樓市走高的基礎因素,1997年中國GDP總值是7.9萬億,2017年則是82萬億。20年增長了10倍多,這是中國樓市走高的最基礎的因素。這其實是規律嗎?是的。再看看美國的房屋價格指數和GDP走勢,大家可以看到,兩者幾乎是同步的。唯一背離是在2008年期間,美國鼓勵中低收入者買房,導致房價快速上漲出現泡沫后破滅。所以,如果房價上漲也會有醞釀泡沫的可能性。中國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可信的住房指數報告,我們用住房均價來模擬,也能大致看到住房價格和GDP走勢兩者幾乎是同步的。中國還有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官方的貸款利率偏低,在過去20年,貸款利率低于7%的時間只有13個月。在年化增長13%的經濟體里,7%以下的利息是極低的,基本借不到。誰能借到?上市公司,或者國企。但是對于個人來說,買房按揭可以帶給你基準利率為基礎的貸款,而且可能打七折或者八五折。無論如何,按揭提供了個人資產能夠趕上經濟增長的幾乎唯一的方式。
聽完本場大家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第一,市場處于繁榮后期,繁榮后期不是說危機,后面還有很多菜要上,但是主菜已經吃掉了,至于能維持多久,大家可留個心。另外,政府掐住供應源頭,樓價在高位長時間徘徊,但是從二線城市搶房角度來看,恐怕這還不是標準的做法。第二,信貸方面,從各家銀行的信貸來說,基本上只有前20的企業有放款。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它們的現金流和融資已經到了比較緊張的狀態。這時候我們要考慮一件事情,當頭部企業銷量過了6千億的時候,這些企業的庫存一定在高位。沒有高的庫存,不可能每年有三五千億的銷量。但是當你有三五千億銷量和高庫存的同時,意味著你對周期是無法規避的。你畢竟是一家全國性的企業。這意味著如果中國的樓市有哪一天突然向下,你是避不掉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類企業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就是有一部分人收入是來自于銷售物業,有一部分是來自于酒店寫字樓商場收租物業。我們知道,投資收益是比較有限的,但比較平穩。如果地產下行周期在3年以內,基于長期合約,其投資收益不會受太大影響。但是為什么我們在中國的房地產企業看到這樣做的企業非常少呢?因為把資金放在投資性物業,企業ROE馬上就會下來,同時因為周轉放馬,馬上可能危及企業的財務安全。不但ROE會下來,企業的市場排名、市場地位也會下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做這件事情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有錢了再做投資性物業;二是要慢慢做,放在長期慢慢做,用5年10年時間慢慢去打造地產轉型。從過去時間的角度來看,往這方面走的企業還是少數,但將來會更多。同時伴隨樓市轉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房企,慢慢在資金、人才和成本上陷入危機,需要提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