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口理論?
日期:2012-07-27 00:00:00 來源:互聯網
缺口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顯示在股價趨勢圖上是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通常又稱為跳空。當股價出現缺口,經過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變動,然后反轉過來,回到原來缺口的價位時,稱為缺口的封閉。又稱補空。 缺口分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與消耗性缺口等四種。從缺口發生的部位大小,可以預測走勢的強弱,確定是突破,還是已到趨勢之盡頭。它是研判各種形態時最有力的輔助材料。茲述如下。
基本概念
K線圖中的缺口是指由于受到利好或者利空消息的影響,股價大幅上漲或者大幅下跌,導致日K線圖出現當日最低價超過前一交易日最高價或者當日最高價低于前一交易日最低價的圖形形態的一種現象。
缺口種類
普通缺口
這類缺口通常在密集的交易區域中出現,因此許多需要較長時間形成的整理或轉向形態如三角形、矩形等,都可能有這類缺口形成。
突破缺口
突破缺口是當一個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后突破盤局時產生的缺口。當股價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空遠離形態時,這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經形成了。因為錯誤的移動很少會產生缺口,同時缺口能顯示突破的強勁性,突破缺口愈大表示未來的變動強烈。
持續性缺口
在上升或下跌途中出現缺口,可能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不會和突破缺口混淆。任何離開形態或密集交易區域后的急速上升或下跌,所出現的缺口大多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估計未來后市波幅的 缺口理論
幅度,因此亦稱之為量度性缺口。
消耗性缺口(竭盡缺口)
和持續性缺口一樣,消耗性缺口是伴隨快速、大幅的股價波幅而出現。在急速的上升或下跌中,股價的波動并非是漸漸出現阻力,而是愈來愈急。這時價格的跳升(或跳空下跌)可能發生,此缺口就是消耗性缺口。通常消耗性缺口大多在恐慌性拋售或消耗性上升的末段出現,所以也叫竭盡缺口。
市場含義
普通缺口
普通缺口并無特別的分析意義,一般在幾個交易日內便會完全填補,它只能幫助我們辨認清楚某種形態的形成。
當發現發展中的三角形和矩形有許多缺口,就應該增強它是整理形態的信念。
突破缺口
突破缺口的分析意義較大,經常在重要的轉向形態如頭肩式的突破時出現。
這缺口可幫助我們辨認突破訊號的真偽。如果股價突破支持線或阻力線后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離形態,可見突破十分強而有力。形成原因是其水平的阻力經過爭持后,供給的力量完全被吸收,短暫時間缺乏貨源,投資者被迫要以更高價求貨。又或是其購買力完全被消耗,沽出的須以更低價才能找到買家,因此便形成缺口。
假如缺口發生前有大的交易量,而缺口發生后成交量卻相對的減少,則有一半的可能不久缺口將被封閉。若缺口發生后成交量并未隨著股價的遠離缺口而減少,反而加大,則短期內缺口將不會被封閉。
持續性缺口
持續性缺口的技術性分析意義最大,它通常是在股價突破后遠離形態至下一個反轉或整理形態的中途出現。因此持續缺口能大約地預測股價未來可能移動的距離,所以又稱為量度缺口。其量度的方法是從突破點開始,到持續性缺口始點的垂直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達到的幅度。
消耗性缺口
消耗性缺口的出現,表示股價的趨勢將暫告一段落。
如果在上升途中,即表示即將下跌;若在下跌趨勢中出現,就表示即將回升。不過,消耗性缺口并非意味著市道必定出現轉向。
持續缺口是股價大幅變動中途產生的,因而不會于短時期內封閉。但是消耗性缺口是變動即將到達終點的最后現象,所以多半在2~5天的短期內被封閉。
實戰意義
在戰爭中的意義
在戰場上,交戰的雙方對峙一段時間,若不進行和解,總有一方取得優勢。敗退的一方或且戰且退,或敗如山倒。勝利的一方乘勝追擊,渡過河流或海洋繼續作戰,此時面臨嚴重的補給與退路問題,后面是"缺口",敵方若反擊,情勢非常不利,若戰敗則必掉入河流,甚至被大海吞噬,不然就須投降。基于此項不利環境因素,必須奮力作戰,向前挺進,距"缺口"一段距離,建立據點,穩住陣腳。
在股市中的意義
股票市場的多空長期爭戰更是如此,從K線圖形可以看出,如果一個形狀很完全的形態,不論是整理形態還是反轉形態,或在波動較小的價格區域內以低成交量變動的股票。有時某日會受突如其來的利多或利空消息,持者惜售或賣方爭于脫手,供需失調,開盤后沒有買進或賣出,使某些價位在開盤時搶買或賣情形下而沒有成交,在圖形上顯示不連貫的缺口,技術分析里,缺口就是沒有交易的范圍。在此必須提醒讀者,缺口是開高盤或開低盤的結果,而開高盤或開低盤在圖形上并不一定顯示缺口。長陽線距先前之陽線有段空隙,是開高盤而且跳空留下缺口。長陰線距先前之陰線有段空隙,是開低盤而且跳空,形成缺口。第二根陰線是開低盤而未發生缺口。從日K線圖看,缺口是當一種股票某天最低成交價格比前一天的的最高價格還要高,或是某天的最高成交價格比前一天的最低成交價格還要低。而周K線圖缺口必須是一周中的最低成交價格比前一周最高價還高,或是最高價較前一周的最低還低,月K線亦是如此,只是月線缺口因時間較長,而發生月尾與月初股價"斷線"的機會極微。雖然開盤價較前一日之開盤價高,或是較前一日收盤價低,但彼此影線相連,雖然是跳空現象,這并不是缺口。每日交易過程里,亦會發生某價位沒有成交的情形,K線圖形中卻沒有顯現出來,我們只能解釋是一種暫時的供需不平衡,雖然它們時常比許多隔天的缺口更具有"多空已分勝負"的意義,在技術分析上它只供短線操作者參考,而被專家所忽略。許多技術操作者都認為,任何缺口必須封閉,措辭稍為緩和的則認為,假使一個缺口在三天內不封閉,則將在三星期內封閉,另有些人則認為,三天內若不封閉缺口,則此缺口絕對有意義,短期內將不會"補空"。事實上,這些爭執并不重要,主要是注意與了解封閉后股價走勢的動向,一般而言,缺口若不被下一個次級移動封閉,極可能是一年或幾年才會被封閉。缺口被封閉后的走勢是投資人所關心的。短期內缺口即被封閉,表示多空雙方爭戰,原先取得優勢的一方后勁乏力,未能繼續向前推進,而由進攻改為防守,處境自然不利。長期存在的缺口若被封閉,表示股價趨勢已反轉,原先主動的一方已成為被動,原先被動的一方則轉而控制大局。探討有意義的缺口前,先介紹在圖形里時常會發生卻沒有實際趨勢意義的缺口,它并不是由交易行為產生,而是由法令規定將股票實際交易價格硬性地從某一交易日起降低,降低的程度則由該股票所含的股息與股權多寡來決定,臂如除息與除權就是如此。除息報價是以除息前一日收盤價減掉今年配發之現金股利,因此,任何股票現金股利配發愈多,所形成的缺口愈大,1973-1979年的臺聚股票便是標準例子,而除權報價是以除權前一日收盤價除以所含的權值,所謂權值則包括股票股利,資本公積配股與現金認股三部分,因此缺口更大,每年業績良好,價位高與股票股利占多數的股票以及現金增效頗重的股票權值都非常大,因此,除權后之報價極可能與前一日收盤價格相差百分之二十,甚至于更多,這些缺口若被封閉,則稱為填息或填權。有些技術操作者為彌補除權后形成的無意義缺口,就以開盤后除權報價為準,將權值自行加于圖表上,使圖形繼續連貫下去,如此一來,股票如果填權,在圖形上則有雙重的標示,一為現行股份,一為現行股份加上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