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結果》點評:醫保加持 以價換量
第四輪談判結果出爐
11 月28 日醫保局公告醫保談判結果,共有97 個品種醫保談判成功,其中70 個首次談判、降價均幅超60%,27 個續約談判、降價均幅達26%。本次談判是2016 年以來的第四輪醫保專項談判,是醫保對創新藥支持的重要體現。我們認為本輪談判直接受益者包括恒瑞醫藥、康弘藥業、麗珠集團、信達生物、翰森制藥等,并基于藥政改革與醫保改革長期看好創新藥產業,優選研發管線深厚的大型藥企與高壁壘的特色創新藥企。
談判結果:新增品種降幅大,續約品種降幅小
醫保談判結果如下:1)本次新增談判品種119 個,其中70 個談判成功;續約談判品種31 個,其中27 個談判成功;2)新增品種價格平均降幅達60.7%,續約品種價格平均降幅達26.4%;3)本輪談判多為近年上市新藥(新談判品種中位上市年份為2015),且國產品種納入較多(12 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談成8 個),涉及恒瑞醫藥、信達生物、翰森制藥、麗珠集團等。
談判特點:超大品種、偏輔助品種降價壓力大,大型藥企表現穩定本輪談判特點如下:1)降幅與銷量密切相關,超大品種降價壓力較大,如信達PD-1(首次表觀-64%)、赫賽汀、銀杏二萜(續約-70%);2)剛性品種降幅較小(阿帕替尼續約-13%、嗎啉硝唑續約-9%),偏輔助藥品降幅較大(精谷氨酸首次-84%);3)大型藥企表現穩定,續約率、成功率較高。
降價的藝術:全球比價與類競品比價
我們認為醫保局定價基于全球比價與類競品比價,中國擁有龐大的患者池、老齡化的疾病譜、政府主導的醫保池,醫保局要求全球最低價與患者最優成本(丙肝類、降糖藥等),同時允許價格非公開。我們認為本次降價與日本相似,日本厚生省基于成本法則與類比法則對醫保外的創新藥談判定價,如醫保中無相似藥品,則使用成本法則,依據藥品申報的生產成本、本土的平均經營費用進行加成定價,如醫保中有相似藥品,則使用類比法則,由專家依據產品特性(創新性、臨床價值、孤兒藥等)給予溢價。在專家初步定價后,依據海外價格(美英法德均價)調節,并最終溝通降價。
品種分析:新入品種普適性利好,續約品種因產品放量階段與降幅而異我們認為結果分化:1)對于新增談判者,談判降價解決支付能力,并給予準入優惠(免招標、直接掛網,入院采購綠色通道等),依據過往三批經驗,新增談判品種于次年銷量逐季高速放量,銷售額大幅增長;2)對于續約談判品種(在17/18 年首次談判進入),產品上市越晚、降幅越低的品種負面影響越小,如阿帕替尼、康柏西普等,反之負面影響較大。
醫保談判利好創新藥放量,關注管線深厚企業
創新藥從審批、準入、報銷均進入黃金發展期,醫保傾斜力度日益增強。
我們認為本輪談判直接受益者包括恒瑞醫藥、康弘藥業、麗珠集團、信達生物、翰森制藥等,并基于藥政改革與醫保改革長期看好創新藥產業,優選研發管線深厚的大型藥企與高壁壘的特色創新藥企。
風險提示:醫保實際報銷力度低于預期,企業產能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