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專題報告:現代服務業的美好時代-服務業系列之一
后工業化時代,服務業穩就業。增速再創新低,就業穩如磐石。今年3 季度GDP 增速創下92 年以來新低,市場擔心穩就業壓力大幅上升。但事實上,近年來增長和就業已逐漸脫鉤,19 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已在10 月提前完成。
三產貢獻過半,穩定就業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過半始于15 年,服務業和工業就業占比拉開差距則始于13 年,而今年以來制造業和服務業PMI 就業指標也再度出現明顯背離。
服務業大分化,新興服務崛起。后工業化時代,服務業內部將出現明顯分化。
傳統服務業:高峰不再,觸網轉型。從國際經驗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傳統服務業將逐漸度過增長高峰,我國同樣遵循這一規律。但在傳統服務業整體走弱的進程中,由科技力量特別是互聯網所推動的結構變化值得關注,這也將是未來傳統服務業突破的方向,比如交運領域高鐵、快遞,批零領域網購,餐飲領域外賣等的興起。金融房地產:盤整為主,新舊更替。90 年代以來我國金融、地產占比先抑后揚。而從美、日經驗來看,一方面,金融業占比將經歷見頂后逐漸企穩的過程,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將會因高購房需求人口增長的放緩,占比緩慢下行直至再度穩定、窄幅震蕩。展望未來,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穩杠桿背景下,傳統金融在我國勢必受到挑戰,但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創新已然蓬勃興起。而房地產開發高峰雖然已經到來,但得益于新型城鎮化和房屋租賃市場的支撐,房地產業在服務業占比有望趨穩。
新興服務業:迅速崛起,規模激增。傳統服務業漸顯疲態的同時,新興服務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正在迅速發展,其增加值增速一直遠超第三產業增速和GDP 增速。這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13 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的接入流量僅13 億GB,19 年前10 月就已飆升至近千億GB。
信息服務業通過對其它行業的融合與改造,還能夠帶動后者共同成長,煥發新的生機,比如近年來在線教育和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都出現了井噴式擴張。
目前我國在信息服務行業的新興領域注重搶占先機,如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領域市場規模增長非常迅速,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此外,當前我國科教文衛等行業占服務業比重依然偏低,仍處于停滯期,從日本經驗看,隨著經濟步入后工業化階段,公共服務、商務服務等行業均有望迎來爆發期。
新興服務業崛起的三大動力。后工業化時代,新興服務業崛起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升級帶動生產性服務業。中國制造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逐漸轉型升級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而生產性服務業對促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金融領域融資結構隨產業結構的轉變,信息服務業與電子設備制造業的發展相輔相成;二是消費升級拉動生活性服務業。從國際經驗看,當人均收入水平步入較發達國家水平時,與住行相關的耐用消費占比上升將放緩甚至可能下降,而與醫療保健、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支出比重將迎來爆發期。這些年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持續進行,實物消費從非耐用品向耐用品轉變已經發生,蟄伏已久的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爆發;三是新型城鎮化助推現代服務業。當前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仍存在不小的“裂隙”,部分城鎮常住人口并未充分受益于城鎮崛起,而未來十年,新型城鎮化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一條主線,并成為現代服務業的助推器。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將改變以往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的傳統模式,意味著與高速增長相關的鐵路公路等傳統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高峰期已經過去,與高質量發展相關的環保、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面臨更多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并非是土地的城鎮化,而是人口的城鎮化,這意味著與居民衣食住行、科教文衛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也將面臨廣闊的增長空間。
- ·2019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支出大幅增长 基建投向分化 2019-10-18
- ·9月&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表现回暖 2019-10-18
- ·9月经济数据点评:6%的信号 2019-10-18
- ·2019年9月主要经济数据点评:下行压力释放 未来企稳可期 2019-10-18
- ·宏观研究:GDP6.0后的政策抉择 2019-10-18
- ·九月房地产投资数据分析:投资回落趋缓 销售趋于好转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