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年報:經濟變局核心確立
主要觀點: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年,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根據當前已知的經濟增速,計算得出2019-2020 的GDP年平均增速需在6.1%左右。我們要注意到2019年3 季度的GDP 創下6%的歷史低位,央行也給出了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判斷,因此逆周期調節仍需加碼,才能完成目標。財政政策在2020 年的力度有增無減,聚焦專項債發力,以及松綁基建資金約束政策的出臺,目前相關工作我們看到已經展開,2020 將進一步延續。貨幣政策仍然以穩健為基調,但中性偏松將仍可預見,降準、降息仍不會缺席。
作為一個典型的投資型經濟體,我國目前的第一經濟增長動力是仍然是投資。從整體投資增速看,2018 年表現出來的企穩回升勢頭,在2019 年2 季度后并未得到持續,中國經濟投資只是不再下降,從態勢上看只是艱難走穩。第一增長動力回穩的乏力,也使得2019 年經濟運行偏弱。就投資結構來看,具有順周期屬性的制造業投資在2019 年始終低迷,但我們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中性基調下強調投向結構,貨幣結構改善效應(企業中長期貸款的穩步回升)逐步呈現將帶來制造業投資見底回升格局;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專項債與基建資金松綁政策共同發力,基建仍可期;房地產投資嚴調控下趨勢向下,但幅度可控。另外從生產迂回程度來看,經濟下行時期使得各類投資下降,資本集中在靠近消費終端環節,導致生產迂回程度縮短。但從投資結構表現來看,遠終端的迂回投資先后企穩,尤其是制造業投資中,最為遠離終端的計算機、通信與其它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投資等,在2019 年1 季度前后都進入了走穩或回升階段。這也表明了生產迂回程度重新增長,中國經濟的資本密集度將重新恢復上行,因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動力將進一步發展。2020 中國經濟新增長動能將初現端倪,科技賦能首次明確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方向;雖然舊風險處置增加了經濟運行壓力,但經濟增長質量將更高。生產的迂回程度見底回升,經濟網絡協調性增強,在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結束持久的“厚積”后將“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