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投資:長期資金配置的下一個風口
另類資產承擔了非標準化與非流動性因子風險,因而有可能獲得更高回報。對于保險資金、養老金等對流動性要求較低的長期資金來說,適當放棄不必要的流動性以換取收益,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和吸引力。Cambridge Associates數據顯示美國私募股權市場回報率可能存在周期性波動特征,周期為7~8 年,由此推斷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經歷過去兩年調整后,可能迎來布局良機。
另類投資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說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與吸引力。在全球走向經濟放緩、低利率的大環境下,如何獲取和維持較高收益,成為機構投資者面臨的共同挑戰。根據因子理論的觀點,資產是由一系列因子組成,不同投資者需要不同的風險因子。與傳統的公開市場證券投資相比,另類資產承擔了非標準化與非流動性因子風險,因而有可能、也應該獲得更高回報。對于保險資金、養老金、捐贈基金等對流動性要求較低的長期資金來說,適當放棄不必要的流動性以換取收益,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和吸引力。
全球著名養老基金管理機構和主權財富基金均大比例配置另類資產。中投公司、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委員會(CPPIB)、澳大利亞未來基金的另類投資占比都接近50%,這些機構非常善于利用其資金期限長、流動性要求低的優勢,獲取長期收益。而私募股權投資和房地產是最為普遍配置的兩種另類資產。
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正在經歷調整。根據清科研究中心和投中研究院數據,2019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募資和投資總額雙雙下降。前三季度人民幣基金和外幣基金新募集基金1931 支,募資總額合計約8310 億元,同比下降20.4%;投資案例5461 起,投資總額4314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6.9%和53.7%;PE、VC 投資案例數、單筆投資金額也在下降,這些可能都在顯示市場正在回歸理性謹慎。
Vintage year 現象顯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可能迎來布局良機。根據Cambridge Associates 數據,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的回報與其成立年份關系很大,并呈現7~8 年一個周期的特征:1994~1995、2001~2002、2009~2010年成立的基金,要較其前后幾年成立的基金業績明顯要好,處于波峰;1997~1998,2005~2006 年成立的基金,業績明顯較差,處于低谷;大部分年份成立的基金中位數回報在10%以上,說明只要具備較好的股權基金投資經驗和可投基金資源,善加甄別,就能很大概率獲得不錯的收益。在經歷過去2 年的調整后,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可能迎來布局良機。
機構投資者如何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兩種模式:直接股權投資與股權基金投資。投資股權基金,關鍵在于投資時點、領域和選擇股權基金管理團隊。選擇管理團隊重點關注其獨立性、專業性、穩定性和專注性。
風險因素。投資領域、投資策略選擇失當;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的委托代理問題;未來資本市場政策不確定,影響項目退出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