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證券軍工行業周報:年底前對軍工行業持樂觀判斷
本周行情:
中證軍工龍頭指數-3.54%,行業(申萬軍工)排名15/28;上證綜指-2.46%,深證成指-2.50%,創業板指-2.13%;
漲幅前五:天和防務(+11.66%)、同有科技(+5.43%)、星網宇達(+4.67%)、金通靈(+4.13%)、耐威科技(+3.69%);
跌幅前五:*ST 鵬起(-17.76%)、中光防雷(-12.01%)、奧普光電(-9.30%)、中海達(-9.29%)、云南鍺業(-8.96%)。
重要事件
11 月11 日,威海廣泰公告,公司中標軍方某部的軍品特種裝備,中標金額合計為6,294 萬元。
11 月13 日,航錦科技公告,終止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包括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國光電氣98.00%的股權和思科瑞100%的股權、同時募集不超過8 億元的配套募集資金。
11 月14 日,旋極信息公告,公司與振芯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基于各自在地理信息、北斗及高精度位置服務、視頻安防等領域優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
11 月14 日,我國完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于2020 年擇機實施。
11 月14 日,首艘國產航母14 日上午離開大連造船廠,展開第九次出海試航。
投資建議
9 月10 日至11 月15 日,軍工行業下跌17.52%,在28 個行業排名中倒數第一,我們認為是前期漲幅較大,部分資金國慶閱兵前兌現收益所致。站在當前時點,我們對軍工行業持樂觀判斷:
1、由于“十三五”末軍工訂單集中釋放,以及軍品年底交付的特點,我們認為,2019 年最后兩個月,部分公司或將有訂單集中落地。
2、威海廣泰、四創電子、航天發展等不少個股跌回至30PE 甚至更低,年底估值切換將為其帶來更高的安全邊際。
3、船舶裝備方面,兩船合并穩步推進。船舶行業市場關注度提升,同時帶來船舶上市公司更多專業化整合和資本運作的可能。
4、航天裝備方面,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在該次探測任務的推動下,相關航天探測裝備科研項目預計將加速落地,而伴隨本次2020 年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依靠該類項目訂單驅動的航天探測器產業鏈上的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有望兌現。
5、軍工央企資產證券化方面,11 月8 日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為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系統的操作指南。伴隨十三五末各大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率承諾時間節點的臨近,各央企所屬軍工科研院所混改及軍工資產證券化工作或加速,優質軍工資產有望注入上市公司。
6、自主可控是中長期投資主線。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的邏輯雖短期難以完全兌現至業績,但國內巨大的市場使其存在消化高估值的可能。我們認為,軍工整個行業具有天然的自主可控“屬性”,其中軍工電子、信息化等自主可控的重點領域將值得長期關注。
建議關注
直升機等航空裝備(軍機增長高確定性)
威海廣泰(低估值2019 預測18PE,空港、消防、無人機三項業務全面好轉)
亞光科技(2019 預測25PE,軍工電子微波組件第一陣營,船艇業務簽訂大額意向訂單)
國睿科技(雷達領先企業,電科十四所資本運作平臺,資產注入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受理)
航天電器(軍工和民用連接器業務快速增長)
鉑力特(軍用3D 打印技術領先企業)
川大智勝(空管自動化系統領先企業,人臉識別和VR 技術持續突破)中國船舶、中國海防(兩船合并帶來船舶上市公司專業化整合和資本運作的可能)
風險提示:
軍改進度、訂單量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