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農發展:受益于白羽雞價格上漲,2019H1業績超預期
事件:
2019年 7月 9日,公司發布 2019年半年度預計預告修正公告: 2019H1公司實現歸母凈利區間為 16.5億~16.6億元,同比上升 392.53%~395.51%。
相比公司一季報披露預計盈利區間中值,上調 16.1%。
核心觀點
受益于白羽雞價格上漲, 19H1業績超預期。 公司是白羽雞全產業鏈經營龍頭, 按 2018年公司收入結構來看, 雞肉銷售占比達七成, 肉雞與飼料價格是影響盈利水平的關鍵因素。 2019H1受益白羽雞肉價格強勢,疊加成本端穩定,推升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根據博亞和訊統計, 2019H1主產區白羽肉雞銷售均價約 9.61元/公斤,價格同比上漲 24.2%; 同期相關統計顯示, 豆粕均價同比下降 11.0%, 玉米價格上漲 1.5%, 總體持平略下滑, 養殖成本端壓力較小。
雞肉價格短期高位震蕩,中期存回落隱憂。 目前白羽肉雞價格已經處于 2011年至今的歷史高位區間, 后期持續上行空間比較有限, 近期已呈現大幅震蕩態勢, 目前市場主要分歧在于雞肉價格的高位可持續性。 我們認為 2019H2雞價震蕩趨弱有韌性; 中期雞價回落難避免: 1) 供給端已有寬松跡象。 2018年雞苗上游祖代引種量已經邊際回暖,來到 74.54萬套,逐漸接近常規需求下行業均衡水平,供給出現邊際寬松; 2)受非洲豬瘟間接影響,雞肉替代性消費下有支撐。 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生豬供給大幅收緊, 截止 5月能繁母豬存欄仍未出現改善, 豬肉供給減少產生雞肉替代性需求增量,為需求端提供支撐; 3)白羽雞養殖周期短,行業產能自發調節快,中期回落難避免。 白羽雞商品代 42天可出欄, 生長較快,考慮到祖代-父母代-商品代養殖周期及孵化期, 祖代引種到商品代出欄時間跨度周期大約 15-16個月, 為中期雞價回落埋下隱憂。
全產業鏈布局,抵御雞價周期波動能力強。2017年公司收購圣農食品,2019年宣布成立育種公司, 公司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延伸,既可減弱對上游雞苗依賴,又可利用食品加工業務部分熨平盈利周期影響, 提升了公司盈利穩定性, 有助于公司估值提升。
盈利預測與評級: 考慮到 2019年以來, 雞價景氣超預期情況,上調公司盈利預測, 預計公司 2019-2021年 EPS 分別為 2.14元、 1.81元和 1.72元, 目前股價對應 2019-2021年市盈率分別為 12.2倍、 14.4倍和 15.2倍, 維持公司“ 謹慎推薦” 評級。
風險提示: 疫病風險;肉雞價格大幅波動;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上漲;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