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央行定向降準點評:平穩流動性,突出針對性
事件5月6日上午9點30分,央行宣布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該檔次目前為8%),釋放的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點評
1、呵護短期資金面。
過了4月的繳稅繳準大月,資金面在5月月初已經出現明顯放松。DR007加權平均利率已經從4月24日的2.82%下降到5月5日的2.40%,R007加權平均利率從4月24日的3%回落到5月5日的2.43%。然而,5月14日有156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疊加中旬過后有繳稅,所以此次2800億元的定向降準在資金總量的層面上有一定的對沖意味,以呵護資金面的整體穩定。
2、長期服務于穩就業、穩增長。
節后央行開展定向降準,與節前公布的4月PMI數據較前期略有回落有一定關系。4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PMI數據:4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前值50.5%,回落0.4個百分點,映證了3月經濟數據的反彈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春節擾動,實際情況不如之前預期的那么樂觀。特別是PMI就業數據顯示出當前我國就業存在一定壓力:4月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47.2%,低于前值47.6%;非制造業的從業人員指數持平3月,為48.7%,繼續處于收縮區間。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個穩,穩就業是首先第一條。貨幣政策在年內會一直為全年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保駕護航。
3、貨幣政策凸顯針對性。
繼4月24日央行開展定向借貸便利(TMLF)以來,這是一個月內第二次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定向政策。我們認為這標志著本輪的貨幣政策已經從前期的總量寬松階段轉向了有針對的結構調節階段。從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央行一共開展了5次全面降準,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從17%下降為13.5%,中小型則從15%下降為11.5%,相當于2007年末的水平。在存準率已經相對合理的區間內,進一步加大針對中小微和民營企業的定向融資政策,體現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意圖,也體現出不走“大水漫灌”老路的政策意圖。我們認為,繼兩次定向政策之后,后期可以期待更多的有針對性的貨幣政策為實體經濟需求提供支持。
4、未來多種政策操作并行。
我們繼續維持之前的觀點,即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出現定向降準、MLF續作和逆回購投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或將會以其中一到兩種組合的形式搭配出現保證資金面的平穩。從TMLF和本次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數量來看均不算太大,遠達不到當季到期的資金缺口。因此可能會有其他流動性投放配合使用。
結論1、定向降準對沖5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2、PMI數據暗示經濟動能不及預期。
3、貨幣政策釋放針對性信號。
4、未來多種政策操作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