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機器人行業概念股有哪些啊?2022最新特斯拉機器人龍頭股名單
日期:2022-08-14 16:52:05 來源:互聯網
8/11 晚小米推出首款仿生人形機器人概念股CyberOne。8 月11 日晚,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舉行,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也正式亮相。CyberOne 身高177 厘米、體重52 千克,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這款花名“鐵大”的人形機器人全身擁有13 個關節及21 個自由度,最大模組峰值扭矩達到300Nm;Mi Sense 視覺空間系統搭載了小米自研的三維重建算法,音頻算法方面具備6 類45 種人類語義情緒識別能力,可實現85 種環境語義識別。
繼特斯拉之后小米概念股的下場標志著科技巨頭的一致看好,小米機器人有望持續迭代,人形機器人有望產業加速。1)根據雷軍在發布會上介紹,小米人形機器人單體成本約為60-70 萬元,顯著高于特斯拉人型機器人的預測成本(低于一輛汽車,約17-30萬元)。由于當前小米機器人龍頭股成本較為高昂,以自研方案為主,CyberOne 當前還無法進行量產,我們預計未來有望引入優秀總成方及其他供應商降低成本,加強產品可落地性。2)當前小米機器人仍是較為初級的原型機,靈活度相較特斯拉仍尚未完善(特斯拉機器人有手指而小米機器人暫無手指),預計未來隨著產品形態不斷迭代,有望優化出指關節等靈活機械環節。我們認為,雖然小米目前仍未有量產計劃,但繼特斯拉之后小米重磅推出人形機器人,已然標志著科技巨頭們對人形機器人未來應用空間的一致看好,產業化進程有望持續加速。
人形機器人在多樣化場景適應性與靈活可交付性上具備優勢。世上絕大多數工作可以以人類形態完成,因此人類形態的機器人在硬件上具備極大適應性,任何關節的缺失(比如手或腳)都會使得替代場景大受限制。雖然工業機器人在特定單一場景中具備精度與承重優勢(不僅超過人型機器人也超越人類本身),但由于廠家分散且不靈活,開發交付周期較長,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不超過40 萬臺。相比之下,人形機器人硬件統一,可適用多種場景,可開放的算法平臺可以聚集大量生態開發者,因而在交付速度及場景適應性上具備優勢。
海外人形機器人競品大多尚未進入商業化階段,國內競品中仿生類服務機器人最受關注。1)從1973 年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機器人WABOT-1 誕生到現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涌現了本田ASIMO 機器人、波士頓動力的Atlas 機器人、軟銀的NAO 機器人等一批優秀的人形機器人。然而,雖然其中有些機型已經初步步入商業化,但是絕大多數機型都仍未進入商業化階段:ASIMO 由于無法商業化已經宣布正式退役,波士頓動力的Atlas 原本就是研究平臺而非商業化項目(僅同公司的機器狗Spot 進行了初步的商業化),軟銀的NAO 機器人是少有的、已經進入商業化落地的人形機器人項目,但它是桌面級的小型機器人,并且其應用基本集中于教育領域。2)國內競品中,人形機器人龍頭股方面主要競品包括國內領軍廠商優必選的Walker 機器人;非人形競品則以仿生類機器人最受市場關注,能夠應用在多場景多領域,并提供智能化的情感交互體驗。比如小鵬旗下的機器馬“小白龍”,搭載類似ADAS 的行走能力,有望成為新一代智慧寵物+交通工具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1)三花智控、綠的諧波、鳴志電器2)江蘇雷利、禾川科技;3)雙環傳動、中科三環、拓普集團、保隆科技、恒帥股份、旭升股份、銀輪股份;4)漢宇集團、中大立德、大族激光、國茂股份 5)奧普光電、漢威科技 6)軟件相關: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拓爾思、云從科技、奧普特、奧比中光、凌云光等具備機器人布局的AI 龍頭。
風險提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龍頭股延遲發布風險;假設和測算誤差風險;銷量不達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風險。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龍頭股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