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概念股
備受全市場關注的原油期貨即將在3月26日上市了,原油期貨概念股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備受市場矚目,以中國今日之國力推出這樣的重量級商品期貨,無論成功與否都將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然而,,原油期貨龍頭股推出原油期貨究竟能不能成功?是短期內就能有所成績,還是將在一段時間內經歷波折?原油期貨的推出時機是否合適?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原油期貨為何衰落?這些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心中還是沒有答案。
樂觀主義者認為,原油期貨將給中國來帶全球石油定價權,甚至能夠挑戰石油美元霸權;而悲觀主義者則認為,難免重蹈93年“第一代”原油期貨慘淡收場的覆轍。
帶著這樣的疑問,新浪期貨頻道試著用4篇系列報道,從幾個層面去解開原油期貨神秘的面紗。請看新浪財經特別策劃:原油期貨上市系列報道第一篇:《霸氣的名字》
作者:水翼、托馬思楊
原油期貨將于3月26日在上海能源中心掛牌上市,原油作為一項世界級的大宗商品,終于也要迎來“中國時刻”。我們首先想要弄明白的就是中國為什么要推出原油期貨?現在是推出原油期貨的好時機嗎?
一、中國原油期貨意圖填補亞太原油基準價的空白
中質原油門道多 古巴成中國石油人的祖師爺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67%,2017年全年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約合30億桶,每人約合2.3桶)原油進口金額達1623.3億美元。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龐大的利益和市場,中國購買原油卻依只能照歐美原油交易所的價格定價。目前全球石油貿易量的85%都會參照原油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其中美國的WTI原油與英國的布倫特原油兩雄稱霸,事實上統治了全球的原油定價權。
在整個亞太和中東地區,實際上成了一塊“無主之地”縱使中東有最高的產量,亞太有最大的消費量,但是卻沒有一個可以代表該地區的原油期貨價格存在。
另外美國和倫敦石油期貨均為品質較高的輕質低硫原油,而中國進口的多半是中質含硫油,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實際上很難反映出中質原油的供求狀況。
實際上,大慶原油已經是中國產出的質量最好的原油了,中國其他油田如勝利油田的油質更加令人頭疼,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歷史因素,中國的石油煉化技術從一開始就習慣了中質和劣質原油,也一直進口類似的原油,而中質原油也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品。(實際上中國產原油質量較差,基本都不符合交割標準)
所以,歐美喜歡的輕質原油的緊俏與否并不應該決定我國常用的中質原油價格。
就好比泰國的香米歉收漲價,那我們中國的普通大米為什么也要跟著同樣的漲跌呢?如果用泰國香米的價格定價國內的普通大米,實際上就忽略了中國普通大米的真實供需狀況。
也正因為中質原油和劣質原油的供需狀況與輕質原油并不相同,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就能夠成功的發揮比較優勢,借助龐大的內需市場創出一片天。
2、全球買油限制大 基友總想坑你一把
時至今日,原油已經成為了全球化的大宗商品,但是國際原油市場針對價格歧視仍然沒有消除。你可以說世界是平的,但是石油貿易卻是傾斜的。(編輯吐槽:其實世界也不是平的,就連大海也不是,在巴拿馬運河地區,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大西洋低六米)
由于亞太地區缺乏權威的石油期貨市場,單一客戶面對OPEC巨頭談判時處于不利狀態。
由于亞太地區現貨市場各國市場割裂嚴重、參與主體較少、成交量小、易被價格操縱;另一方面,單一機構報價難以客觀、真實地反映亞太市場真正的供求情況,石油輸出國組織利用店大欺客的便利,迫使亞太客戶接受了更高的石油價格,即所謂的“亞洲溢價”。(參見文末延伸閱讀:《何為原油亞洲溢價》)
設立原油期貨,形成價格基準,才能反映中國的真實供需情況,反映出了供需,才能在定價權上謀求一席之地。
據專家統計,15年間沙特銷往亞洲的原油扣除運費因素后比銷往歐洲的原油貴1.5-4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現過把沙特的原油先運到美國,再運回中國的價格都比沙特直接賣給中國的低。
僅僅 “亞洲溢價”這一因素,就使我國進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數十億美元,并且由于原油價格的溢價,導致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全部出現溢價(參見文末延伸閱讀3:《LNG市場的“亞洲溢價”問題》)
3、發現原油遠期價格 真正服務實體經濟
我們國家組建期貨市場的初衷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原油期貨要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呢?主要體現在通過遠期供求關系的博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