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交易量
國家外匯管理局稱2011年中國外匯市場交易量達到14.2萬億美元,日均成交581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4倍。根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319家外匯指定銀行為企業、個人提供本外幣兌換業務,318家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2007年至2011年,中國外匯市場交易量年均增長40.3%。
國際清算銀行調查顯示,投資者積極尋找增長較快的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美元兌澳元交易量較2007年增長了35%,兌加元交易量增長了44%。美元兌印度盧比、人民幣和巴西雷亞爾之間的交易量也出現大漲。相反,美元兌英鎊交易量跌6%。可能由于債務危機的刺激,歐元兌美元交易量漲23%。
該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顯示,外匯市場交易量全球外匯日均交易量已達4萬億美元,與2007年最后一次全球外匯市場調查的3.3萬億美元相比增長了20%。調查表明了外匯交易的持續增長,但也反映了外匯市場的增幅有所放緩,2007年日均交易量較之2004年的1.9萬億美元上漲了69%。
2011年對沖基金(去年投資回報不佳)外匯交易的比重則從2010年的15%下滑至11%。與此同時,銀行(內部進行的外匯交易量增加)外匯交易的比重也從39%下滑至30%。
參與此次調查工作的咨詢顧問Peter D'Amario表示,散戶的外匯交易量正在增加;外匯市場交易量他預計散戶聚合平臺能夠保持住市場份額。此次調查于2011年9月至11月進行,受訪者包括超過1,600家公司、銀行和投資人。
國際清算銀行調查顯示,投資者積極尋找增長較快的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美元兌澳元交易量較2007年增長了35%,兌加元交易量增長了44%。美元兌印度盧比、人民幣和巴西雷亞爾之間的交易量也出現大漲。相反,美元兌英鎊交易量跌6%。可能由于債務危機的刺激,歐元兌美元交易量漲23%。
花旗銀行(Citigroup)外匯交易部門的董事總經理菲戈(Jeff Feig)表示,投資者整體動態出現變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特別是美國投資者,開始在全球范圍投資。該調查發現,即使在港元對美元交易量比重下跌的情況下,香港外匯交易量在過去三年增加了31%。
隨著各大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陸續進行,外匯市場交易量彌補了資本金不足,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日益提高。一季度,北京市銀行業共實現地稅稅收36.5億元,同比增長63.1%。其中,外資銀行飛速發展,隨著WTO約定期的臨近,其紛紛加大在京投資力度,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帶動了外匯交易量的迅速攀升。
央行昨日同時開展了7天和14天逆回購操作:7天逆回購交易量為380億元,中標利率3.95%;14天逆回購交易量為1050億元,中標利率為4.10%。人民幣匯率上下波動幅度加大之后,已經帶動了相關外匯交易量的上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的一位負責人在7月12日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重啟匯改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之后,人民幣相關的外匯交易量已經“表現出上升趨勢”。他還說,他相信相關外匯交易量“在未來還將持續放大”。去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14.2萬億美元。
截至2011年末,319家外匯指定銀行為企業、個人提供本外幣兌換業務,318家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2007年至2011年,中國外匯市場交易量年均增長40.3%。
據資料顯示,今年4月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平均每日外匯交易量降至3.65萬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3.83萬億美元。這是繼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外匯市場交易量首次負增長。
據英國央行(ECB)公布的數據稱,在過去半年,英國的歐元現貨交易量萎縮了24%。紐約聯儲(New York FED)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至今年4月間,北美地區歐元交易量重挫40%。而英國及北美兩地外匯交易,合計便占了全球總額的四分之三以上。
相比歷史悠久的外匯即期交易,外匯衍生品交易在近20年發展更為迅速,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上世紀70年代,外匯衍生品市場剛剛起步,外匯市場仍以即期交易為主。到了90年代初,外匯衍生品交易與即期交易量基本持平。外匯市場交易量隨著衍生工具的發展,目前外匯衍生品交易量已遠遠高于即期交易,并穩步上升,占全部外匯交易量的七成左右,達即期交易量的兩倍之多。
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日元掛牌交易始于1995年,日元是繼美元、港幣之后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掛牌的第三個貨幣。外匯市場交易量隨著銀行間外匯市場的發展,人民幣對日元交易量也穩步增長,2011年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日元交易量達到292.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