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重疾險,有必要買含輕/中癥的嗎?
2005年12月,一名自稱買了友邦重大疾病保險的人,寫下一篇名為《在中國千萬不要買大病保險》的文章,引發保險業地震。此后,重疾險"不死不賠"的名聲廣為流傳。2019
為了規范保險行業市場,2007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統一了重疾保障病種標準。
同一年,為了扭轉市場口碑,降低理賠難度,中信保誠保險公司推出首款帶輕癥賠付的重疾險。
輕癥的出現,對國內保險業來說,是一次階段性的革命。保險公司紛紛效仿,從此帶輕癥的產品不斷涌現,并在接下來近幾年都圍繞輕癥、重癥賠付力度以及次數大做文章,以求有競爭優勢。
直到2017年,首款帶中癥賠付重疾險誕生,原有的保險形態才再次被打破,重疾險向“精準賠付”方面又邁進了一步。
19年的現在,市面上的重疾險大多都包含「輕/中/重癥」保障。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買重疾險有必要買帶輕/中癥的嗎?它們是實用的保障?還是保險公司為圈錢不斷制造的噱頭?
有句話說得好「不了解就沒有發言權」。要評價一樣東西,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它具體是什么東東。
一、輕/中癥是什么?有沒有必要買?
「輕癥」的誕生,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是保險公司為了降低重疾險理賠門檻,使部分疾病在還沒有完全達到重疾狀態時即可獲得賠付而設置的。
因此,簡單來說,輕癥就是指重疾的早期階段。
而「中癥」,主要是為了提高部分輕癥的賠付額度,增強了重疾險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關于它的概念,我們可以理解為:病情嚴重程度和理賠金額比例介于輕癥和重疾之間的中度疾病。
目前它的設置主要有這三種:
輕癥無條件升級:輕癥定義(即理賠標準)不變,將部分發病率較高或治療費用較高的疾病歸類到中癥,“變相”提升了輕癥的賠付比例。
如慢性腎功能損害,大多產品是放在輕癥保障,而前行無憂將其歸類為中癥,且疾病理賠標準基本一模一樣,就屬于這一類“輕癥無條件升級”。
常見產品條款表述(輕癥)
前行無憂條款截圖(中癥)
輕癥有條件升級:選取部分輕癥,提高理賠門檻,放入中癥保障(賠付比例提升)
如較小Ⅲ面積燒傷,大多產品是放在輕癥保障,一般表述中“燒傷的面積達到全身體表面積的10%—20%以上”。前行無憂將其升級為中癥,但要求燒傷的面積達15%或15%以上。
常見產品條款表述(輕癥)
前行無憂條款截圖(中癥)
根據病情劃分等級:按照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更精細的等級劃分。比輕癥嚴重一點,但是還沒達到重疾的嚴重程度,即為中癥。
講了這么多,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怎么都繞不開重疾來講輕/中癥。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差異呢,學姐幫大家總結了一下:
從疾病理賠標準高低、賠付力度大小、疾病種類多少而言,都是重疾>中癥>輕癥。
可以看出,重疾是重疾險當之無愧的核心。
那么身為「輔助角色」的輕/中癥,值不值得擁有?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7數據表明:2016年醫院出院病人中,惡性腫瘤59歲以下的占比是43.71%,59歲以下患原位癌的占比為72.7%。
- 買哪種保險好?寶寶這3類保險不可少
- 很多寶爸寶媽都希望將最好的保險產品給自己的寶寶,為寶寶打造一個健康、幸福的未來。但是面對海量保險產品卻有選擇恐懼癥,各類險種繁多究竟哪種才合適自己的孩子呢?......
- 什么是終身壽險?你適合購買哪種類型的產品
- 人間百態,生命無常,各種潛在的風險都有可能造成生命危害,因此家庭成員為防止不幸發生,人壽保險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深受消費者青睞,因為終身壽險即可作為保險保障外,還具有儲蓄功能,一張保單多重保障......
- 買重疾險注意事項,大公司也并非最佳選擇
- 保險是一類很特殊的產品,平時似乎無關緊要,但是用的時候甚至關系到生死。尤其是重疾險,買得好可以保障消費者一生健康風險,但是如果不小心被坑了,不僅白白浪費了金錢,在關鍵的時候可能后悔不已......
- 小孩買什么保險適合?如何規劃才合理
- 小孩買什么保險適合?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以及年金險十分適合,且保障內容明確,因此十分值得投保,但是在購買產品時,需要分清主次,優先保障型產品,然后在規劃理財產品,且保費支出占比為5%左右......
- 22歲適合買什么保險?重疾險必不可少
- 22歲適合買什么保險?重疾險不可少!因為環境污染、工作壓力、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因素,重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在當下社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