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大漲收官,截至收盤滬指大漲8%突破3300點,兩市成交近2.6萬億創歷史新高。9月30日,伴隨著上證指數收報3336點,匯正財經2024年第四季度策略會也圓滿舉辦。
會上,匯正財經聯席所長虞瑞捷致辭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大幅波動,但歷史的漲跌告訴我們,否極泰來是市場的必然規律,上周的漲勢已驗證了市場的反彈潛力。
虞瑞捷認為,國家層面的政策調整為市場注入了活力。隨著美國降息周期的開始,中國央行獲得了更多調節經濟的工具,為市場帶來積極影響。監管層面正通過減少IPO供給和推動并購重組來激活市場。此外,虞瑞捷提醒投資者,盡管市場本周表現強勁,仍需關注A股市場的不確定性。
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A股市場如何應對?
主題演講環節,匯正財經首席策略師楊首駿首先分享了全球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楊首駿指出,預計全球經濟未來幾年的增幅約為3%,低于近20年的平均水平,這對股市來說并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他特別提到美國經濟結構與中國不同,消費占比最大,達到將近70%。美聯儲對加息降息節奏的表態影響著全球資本。近期,美國為了刺激消費,進入降息通道,這可能意味著全球資本將尋找新的避風港。
在此背景下,國內市場出現了變化,國內外政策共同聚焦,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針對當前市場變化,政策刺激力度空前,自上而下全面推進。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全年經濟形勢的原因,并提出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的表述。這些政策刺激引發了市場的快速反應。
楊首駿認為,牛市的到來不應輕言判斷,他建議參考上一輪牛市的走勢,并指出當前市場的放量、政策刺激等因素,預示著行情的持續性。他提出,牛市不要輕易言頂,投資者在上漲的初期應該積極參與,順勢而為。考慮到目前僅僅是上漲的第五天,政策面資金面全線利好多頭,對于本輪行情的高度,暫時可以看做“上不封頂”。
AI重塑市場格局,科技領域成投資新熱點
會上,匯正財經首席研究員顧晨浩深入分析了當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他指出,隨著市場底層邏輯的轉變和政策的持續發酵,超預期的市場反轉正在形成,投資者應積極把握機會,特別是在科技和人工智能(AI)領域。
顧晨浩強調,當前市場正處于第一波脈沖式上漲階段,券商、地產等權重藍籌股作為先鋒,為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題材股的發揮將成為第二階段的關鍵。他預測,科技尤其是AI將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其表現甚至可能超過權重股。
顧晨浩進一步指出,AI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大模型,更重要的是其在各個垂直領域和學習方法中的應用,最終落腳于實際的消費場景。他提到,消費電子領域,如AI手機和AI音響,將是AI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領域。隨著華為等企業的推動,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AI終端產品問世,推動消費電子行業的迭代發展。
會議特邀嘉賓劉亞奇也分享了其投資理念,他提到了資產配置和倉位管理的重要性,建議投資者合理配置資產,適時調整投資規模,以控制風險并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
在探討國產大飛機行業時,劉亞奇指出,隨著國產大飛機C919的成功研發和商業飛行,該行業將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還分享了節前的常規布局和策略,提醒投資者利用日歷效應等技巧,關注交通運輸、電影概念、旅游熱潮等方向。他強調,資產配置和倉位管理是影響投資收益的關鍵因素,投資者應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內需蓄勢、出海當先:資本回流成消費板塊復蘇契機
盡管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消費板塊的表現并不理想,但在市場行情啟動的前期,消費板塊卻表現出領漲態勢。對此,匯正財經投資顧問梁方明就消費板塊的潛在機會進行了分享。
他分析稱,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全球資本從歐元區、亞元區流向美國,導致房地產和股市等行業下滑,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影響了消費預期。然而,隨著美元開始降息,全球資本流動出現了新的變化,為消費板塊的復蘇提供了契機。
梁方明強調,消費的刺激政策需要建立在信心基礎之上,而信心的恢復與資本的回流密切相關。他提到,隨著美元降息,人民幣升值了5%,歐元和英鎊也有所升值,這表明全球資本正在重新分配。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在選擇投資區域時會優先考慮潛力和安全性,而中國股市的快速上漲正吸引著全球資本的關注。
對于消費板塊的未來,梁方明認為,內銷占比較高且外銷出口增速快的企業將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他提到了美的、格力、海爾等企業的出口增長速度,并強調當信心和資本同時具備時,這些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醫藥行業處估值底部,研發驅動成關鍵因素
醫藥行業的發展與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息息相關。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醫藥和醫療成為了主要的消費需求。然而,政策的變化,尤其是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的實施,對頭部醫藥企業的利潤產生了影響,導致醫藥板塊出現了連續的下跌走勢。
“盡管如此,我認為醫藥行業仍具有投資機會。”王雨厚分析稱,醫藥行業具有半個科技股和消費股的屬性,當前醫藥行業的跌幅已經超過了滬深300指數,顯示出超跌的跡象。在估值方面,王雨厚先生認為醫藥行業目前處于底部區域,醫藥行業的發展動力在于研發投入。
從業績來看,雖然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同比增長數據不突出,但醫藥行業的內生性增長速度仍然存在,特別是創新藥國產替代的大環境,預計醫藥行業的持續性有望維持。王雨厚強調,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是驅動產品創新的關鍵。此外,醫藥行業的大單品特性,即可以出現現象級的大產品,也是其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建議投資者持續跟蹤醫藥行業,關注其研發驅動、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預期。
四季度經濟展望:高端制造引領新機遇
最后,在會議圓桌環節,由匯正財經資深主持人潘希主持,匯正財經資深投資顧問范立?、鮑飛、王杰、袁遠共同探討了第四季度經濟及市場展望。
隨著四季度各種政策的出臺,市場對于未來的樂觀情緒逐漸升溫。尤其在近期,A股市場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彈,上周市場的成交量還未達到5000億,而在9月30日成交額已經突破近2.6萬億。
“政策驅動、市場情緒與交易熱度的提升以及低估值下的吸引力,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為A股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范立?表示,市場情緒和交易熱度的提升也是支撐四季度經濟展望的重要因素。
袁遠分析,市場對于政策貼合度較高的領域,如房地產、大消費以及大金融等方向,展現出了較高的關注度。
王杰指出,當前市場的一個看好理由是政策面的積極表態。隨著資本市場盤活和實體經濟保增長,穩增長相關政策的出臺,市場預期將迎來充足的流動性和支持措施。
從估值角度來看,范立?分析,盡管股市近期有所反彈,但整體估值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這種低估值狀態為市場吸引了資金的持續流入,全球資金在尋找收益的過程中,A股市場的吸引力逐漸顯現。
總體來看,四季度的經濟及市場展望充滿變數,但政策的發力與全球降息通道為市場提供了雙重引擎。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及市場變化,以把握投資機會。
熱議市場焦點:探索創新藥出海、智能制造、國企改革中的投資新機遇
市場的起色并非偶然,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鮑飛指出,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正積極推動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并在高端制造領域尋找突破口。
談及具體行業,鮑飛看好三個方向:光刻機與光刻膠、軍工及航天、工業母機。他解釋說,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芯片半導體的需求激增,而光刻機與光刻膠是制造這些關鍵組件不可或缺的技術。
王杰提到,市場信心重燃,國企改革或成重要推動力。王杰提到了近期的政策動向和市場表現。如國企改革再次被提上議程,特別是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等企業的動態,預示著國企改革可能成為推動市場的重要力量。
袁遠認為,除了市場共識度較高的領域之外,出海戰略和電動化智能化并行的發展模式,可能會成為新的亮點。
談及汽車行業出海戰略,袁遠分析稱,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早期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布局,使得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取得了突破。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汽車行業通過“換道超車”戰略,繞過了燃油車領域,直接進入電動汽車和智能化汽車的嘗試,這與海外市場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高度契合。
近期歐美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問題,袁遠認為這可能會進一步加速中國汽車企業的出海節奏。從原先的零部件和整車出口,轉變為整個產業鏈和產能的對外輸出。雖然加征關稅可能削弱中國汽車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但如果中國企業能在智能化技術方面提供更難以替代的解決方案,將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場。
袁遠預測,電動化和全球化出海戰略將繼續為中國自有品牌貢獻銷量,而那些在智能化方面走在前列的企業,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等領域的企業,將在二級市場上獲得更多關注和投資機會。
此外,范立?提到創新藥領域迎來發展新機遇,范立?指出,美聯儲已啟動降息周期,預計將繼續降息,這一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對創新藥企業的資金成本有積極影響。降息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利息費用減少,從而有助于創新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范立?還提到,創新藥領域的特點是高投入、長周期,但一旦研發成功,市場回報巨大。舉例說明了創新藥企業可能通過一款成功的單品實現巨額的市場回報,強調了創新藥企業的成長潛力和市場前景。最后,范立?通過對歐美及日本市場創新藥企業的觀察,認為創新藥行業容易孕育長期成長股。雖然目前A股市場的醫藥板塊啟動較慢,但預計后期反彈的時間周期會比較長,為投資者提供了長期布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