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上市至今,已近一載。在過去的一年里,期指交易活躍、運行平穩,上市至今日均成交額2304.67億元,同期A股市場日均成交額2278.65億元,日均期現成交比值略超過1。盡管上市初期,期指一度短線炒作氣氛濃厚,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入場以及監管層的嚴格管理,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換手率(成交量/持倉量)亦從最高的26.68逐漸減小至5附近。期指的兩大市場功能——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亦逐步顯現。
股指期貨和A股市場成交金額走勢圖
價格發現功能
自期指上市以來,期指與現指走勢高度相關,當月合約和現指相關系數高達99.75%。相比較之下,期指價格反應靈敏,除了首日短時間內與現貨走勢略顯背離,其余大部分時間價格領先或同步于滬深300指數,價格具有一定的先導性。這是期指價格發現功能最為明顯的表現。
價格發現功能的另一體現是在期現價差上。從當月合約期現價差和滬深300指數走勢的關系看,二者走勢關聯性較大。在市場下跌時,期現價差逐漸走弱,并一度為負值;市場振蕩時,期現價差亦呈現振蕩走勢;當期指快速拉升時,期現價差則快速攀升。在快速上漲的市場中,如果指數創新高,而期現價差未創新高,往往意味著市場即將轉勢。而這正是期指價格發現功能的一部分,期現價差未創新高,表明投資者對后市預期已不樂觀。如2010年11月份,滬深300指數創下新高,但是期現價差并未見新高,隨后期指進入深幅調整期。
期現價差與期價出現背離
此外,如果遠月合約的價格低于近月合約的價格,這表明投資者對后市極其悲觀,這一般會在熊市出現。這也是價格發現的一種,不過由于上市時間太短,目前我國期指尚未出現這種情況。
套期保值功能
套期保值功能也就是俗稱的避險功能,是期指推出的主要目的之一,即為投資者提供避險工具。從當前情況看,適度的流動性、期現價格高度擬合性,以及合約到期的交割順暢,使得期指市場具備了套期保值操作所要求的市場條件,完全能夠滿足機構投資者避險交易的需求。
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機構投資者在期指開立套保頭寸。這點從幾大券商系期貨公司的空頭持倉逐漸增加便可略知一二。從投資者結構看,截至2011年1月,中金所累計開戶數已逾6萬,其中機構客戶接近1000戶。截至2010年12月,共有30多家證券公司開設了期指自營賬戶,參與交易較為深入。私募基金參與期指業務亦較積極,目前已有若干私募基金發行了與期指相關的產品;預計陽光私募信托產品也將能夠參與期指投資。眾多機構投資者的加入促進了期指套期保值功能的發揮。但是由于監管等客觀原因,公募基金參與程度則較為差強人意,目前已有十多家基金公司成功申請了專戶理財產品的期指交易編碼,但僅有國投瑞銀、大成、匯添富等少數幾家基金公司參與了期指交易,且交易量有限。
我國期指市場功能正逐步顯現,隨著監管層逐步放開市場限制以及更多機構投資者熟悉并掌握期指的交易規則和交易特點,相信我國期指市場功能將得到更進一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