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去年凈利或超7500億 16家“錢途”光明
五大行去年凈利或超7500億元 息差回落規模擴張
中國證券報記者20日獲悉,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2012年實現凈利潤合計有望超過7500億元,較2011年增長近12%,平均不良貸款率為099%,撥備覆蓋率接近300%。
雖然日前外資機構唱衰國有銀行,但20日銀行股卻以強勢表現作出回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將有助中國銀行(601988)業延續良好的業績表現,預計今年五大行盈利增速在8-10%。招商證券(600999)認為,做空一個ROE在20%以上、PE在6倍以下的行業不合常理,何況2013年上市銀行利潤仍可平穩增長10%以上。
息差回落規模擴張
去年以來,五大行凈息差不斷收窄。瑞銀證券分析師孫旭表示,凈息差回落幅度或好于預期。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經濟活動及資本市場回暖帶動活期存款占比回升,負債成本下降;實體經濟需求回升帶來貸款定價穩中有升;大行同業業務占比有所壓縮,對息差攤薄效應減小。孫旭預計,今年一、二季度將為行業凈息差階段性低點。
數據顯示,五大行2012年末資產總額達到60萬億元,在金融機構市場份額達到449%,同比增長119%,新增貸款近3萬億元,占比接近4成。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銀行業利潤快速增長的秘訣在于“以量補價”,信貸規模擴張是主要推手。近四年來,中國銀行業息差穩中有降,但貸款卻從2008年的32萬億元增至2012年末的67萬億元。而今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M2達到13%同時新增貸款預計達到85萬億元以上,將對銀行利潤構成重要支撐。
加大撥備防范風險
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的下滑也是外資機構唱衰國內銀行的主要依據。但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2012年五大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風險抵御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12年末,五大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099%,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為2957%,較年初上升343個百分點;貸款撥備覆蓋率29%,較年初上升01個百分點。
瑞銀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短期來看,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和企業現金流改善將緩解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壓力,但中長期銀行資產質量風險因素仍然存在,包括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理財產品等領域的風險。
孫旭預計,今年除少數撥貸比處于較高水平的銀行,上市銀行將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以增強自身風險抵御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風險的后置屬性,是目前銀行股估值低的主要原因。但接近一倍的市凈率已經充分反映了未來銀行質量下滑的擔心。招商證券認為,在資本監管政策放松、經濟回暖、資金面配合背景下,銀行股估值將有系統性提升,市場不應因短期經濟波動對中國銀行業平穩經營失去信心。(中國證券報)
年報透析:三大行業不差錢 16家"錢途"光明
除了凈利潤高增長外,“現金為王”也成為擇股標準之一。從近500家公司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可以看出,現金流狀況較2011年有明顯好轉,其中16家公司“錢途”光明,每股經營現金流量超過2元。行業方面,化工、醫藥生物、機械設備最“不差錢”。
16家公司每股現金流超2元
據統計,截至年3月20日,滬深兩市共有498家上市公司公布2012年年報。從已公布2012年年報的公司可以看出,現金流狀況較2011年有明顯好轉,其中16家公司“錢途”光明。
其中,平安銀行(000001)以3627元的每股現金流量位居榜首;中國平安(601318)以3548元位列第二。緊隨其后的還有浦發銀行(600000)、中國醫藥(600056)、招商地產(000024)、利源鋁業(002501)、重慶百貨(600729)、美邦服飾(002269)、江鈴汽車(000550)、經緯紡機(000666)、江山股份(600389)、中航投資(600705)、同力水泥(000885)、三六五網(300295)、上海能源(600508)、麗珠集團(000513)
此外,現金流量較高的公司,在分紅派息方面也會大方一些。如三六五網分紅方案為10股派10元(含稅,下同),三諾生物(300298)10股轉增5股派75元,海思科(002653)10股轉增10股派75元,博雅生物(300294)10股派5元。
相比之下,在已發布年報的498家公司中,也有不少公司每股現金流量和利潤水平出現背離,如赤峰黃金(600988)、酒鬼酒(000799)、湯臣倍。300146)和聯創節能(300343)等。這些企業稅后利潤較高,反映盈利能力較強,但是每股現金流量很少,從另一方面反映出該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可能遠弱于利潤表所反映的情況,通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的大幅增長都容易引起現金流量和利潤水平出現背離。如赤峰黃金基本每股收益為124元,主營業務凈利潤也同比增長了986%,但是應收賬款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263099%,原因是本期期末銷售黃金、白銀的貨款未結算,每股現金流量僅為077元,分紅方案也為不分配。
三大行業“不差錢”
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是企業盈利增長的前兆,也是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經營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一個指標,因而成為重要的選股指標。從已發布的上市公司年報來看,近六成公司現金流狀況同比改善,其中化工、醫藥生物、機械設備三大行業“不差錢”。
數據顯示,在現金流為正的386家上市公司中,化工板塊占據53席,由此成為最“不差錢”的行業;醫藥生物、機械設備也分別占據39席和37席。
此外,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也有明顯好轉。數據顯示,在已公布年報的381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156家中小創業板公司的現金流凈額合計為20028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63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業內部的分化情況比較明顯。比如房地產行業雖然整體現金流情況較為良好,但信達地產(600657)、萬好萬家(600576)、剛泰控股(600687)、亞太實業(000691)和道博股份(600136)5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較2011年均下降超過100%。但增幅在100%以上的公司也達到6家,萬科這樣的龍頭房企也呈繼續增長態勢。這表明在去年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部分規模較小的公司面臨現金流捉襟見肘的局面,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量存在比較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中金公司分析師汪超表示,在當前企業的融資環境改善不太明顯的情況下,如果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遠遠超過凈利潤,往往意味著該公司獲得現金的能力極強,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有較大保障。
尋找高現金流公司
凈利潤,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無疑是看上市公司財報時評價業績好壞最倚重的一個數據。但是,這個數據也很容易誤導投資者。由于賒銷、預收款、預付款等時間性因素的存在,以及折舊、攤銷等不涉及現金流的因素存在,單從凈利潤指標判斷一家公司的盈利水平并不全面。有的公司賬面利潤很高,看似業績可觀,而現金卻入不敷出,舉步艱難;有的企業雖然巨額虧損,卻現金充足,周轉自如。因此,“現金為王”也成為A股市場擇股的標準之一。
雖然從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上市公司2012年的凈利潤總額與2011年相比幾乎是在原地踏步,但相關上市公司非但沒有因此陷入囊中羞澀的窘境,反而其現金流狀況較2011年有明顯的改善,與此同時,高現金流公司在近期的震蕩行情中也展現出較強的走勢。
數據顯示,春節之后,年報現金流為正值的386家公司的股價的整體錄得正增長,遠勝同期下跌477%的滬指滬。而寶新能源(000690)等226家現金流呈正增長的上市公司更逆勢在節后實現了211%的股價正增長。
分析認為,春節后央行回籠資金的舉措以及2月份CPI超預期上漲,使得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趨向謹慎,在弱勢的環境下,擁有高現金流的上市公司在偏緊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能更好地生存,因而現金流充裕的公司更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年報時,可以將經營性現金流與當前公司的凈利潤對比,如果二者大體一致甚至現金流量高于凈利潤,表明其利潤含金量較高,未來運營可能較為順利。
不差錢公司知多D
平安銀行(000001)
每股經營現金流:3627元
同比增長:138617%
平安銀行2012年每股現金流量高達3627元,刷新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榜單。
年報顯示,201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13403億元,同比增長3039%,基本每股收益262元。公司擬以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7元(含稅),派送紅股6股。分析認為,兩行整合的順利完成以及資產規模的大幅增加是公司業績超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
面對銀行息差空間縮窄和內部整合壓力,平安銀行依然維持了30%以上的增速,但相較2011年,其盈利增速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這已成為銀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兩會期間表示,雖然利率市場化以后,商業銀行運營壓力比較大,業績增速也可能會有所下降,但不能看做是業績拐點。分析人士認為,目銀行業整體業績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長,銀行股目前估值仍然偏低,未來上升潛力較大。
招商地產(000024)
每股經營現金流:297元
同比增長:34139%
招商地產3月19日發布年報,公司2012年實現凈利3318億元,同比增長2803%,每股收益193元,每股經營現金流量297元。
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97億元,同比增長674%。其中,商品房銷售收入23124億元,同比增長76%;結算面積13608萬平米;投資性物業租賃收入73億元,累計出租面積達8759萬平米;園區供電銷售收入596億元,售電80430萬度。報告期內,公司在18個城市有46個項目在售,實現簽約銷售面積24752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金額36386億元,同比增長約73%。
招商地產認為,短期來看,在商品房市場庫存下降、土地市場活躍以及行業景氣度持續改善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將進入補庫存的階段。短暫供應下降將支撐房價,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更面臨著房價上漲的壓力。但市場參與者需時刻警惕短期市場的波動。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在市場過于瘋狂時保持理性,在市場過于低迷時有所進取,或可實現錯峰發展。
滄州大化(600230)
每股經營現金流:186元
同比增長:27123%
年報顯示,滄州大化去年實現經營現金流為4826086萬元,同比增長27123%,每股經營現金流為18610元,位居已披露年報的化工類公司中每股經營現金流排名的第一位。
具體看,滄州大化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357億元,同比增長2978%;實現營業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46103%;實現凈利潤2884321萬元,同比增長31088%;每股收益為11122元。
從股東持股看,去年四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2家指數基金、1家社保均為本期新進,其中社保412組合持有63萬股,上期南方績優成長(愛基,凈值,資訊)基金(持有3356萬股)和益民創新優勢(愛基,凈值,資訊)基金(持有22741萬股)本期均退出。截至2013年2月1日,股東人數較2012年末減少約4%,籌碼趨于集中。
長江證券(000783)認為,滄州大化持續擴大TDI領域的優勢,預測2013年-2015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30元、150元和169元,尿素業務為公司提供業績安全邊際;依然看好TDI業務2013年的表現。
三諾生物(300298)
每股經營現金流:147元
同比增長:1308%
年報顯示,三諾生物去年實現經營現金流為1291206萬元,同比增長5026%,每股經營現金流為147元。
具體看,三諾生物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6189%;實現營業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4059%;實現凈利潤1288261萬元,同比增長4613%;每股收益為156元。與此同時,公司還推出了豐厚現金“紅包”,2012年分配預案為每10股轉5股派75元(含稅)。公司預計,2013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30%,盈利區間為361580萬元-427321萬元(上年同期328709萬元)。業績變動原因主要是本季度公司產品銷售繼續保持增長。
從股東持股看,去年四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有60389萬股,占流通盤的2744%,其中社保兩組合合計持股22519萬股,較上期合計持有21019萬股上升1509萬股,增倉幅度為717%;華夏旗下3基金合計持有19095萬股。(投資快報)
45只醫藥股年報揭示 機構減倉錯失行情
今年以來,醫藥股表現強勢。不過從已公布年報的醫藥上市公司股東情況來看,不少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減持了醫藥股,這也意味著錯失了部分今年以來醫藥股大漲行情。業內人士表示,近期醫藥股估值偏高,市場進行調整,長期仍看好醫藥股未來發展,部分個股或具備大牛股潛力。
醫藥板塊今年來上漲2168%
醫藥板塊今年以來可謂強勢。本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昨日,年初至今醫藥板塊整體漲幅高達2168%,位居所屬申萬一級行業之首;而同期上證A股指數僅上漲179%。不過,部分基金卻錯失了這一波醫藥股上漲行情。截至昨日,滬深兩市共有45家醫藥上市公司發布年報,從已發布年報公司股東情況來看,康芝藥業(300086)、貴州百靈(002424)、康緣藥業(600557)等16家醫藥股去年四季度被基金減持,減持股份數總計約11億股。
以華海藥業(600521)為例,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基金持有數量為702737萬股,相比去年三季度,基金合計減持3499萬股,是已披露年報的藥企中被基金減持量最多的上市公司,華海藥業股價今年以來大幅上漲了4289%。此外,康緣藥業、白云山A(000522)、華潤萬東(600055)、廣州藥業(600332)、翰宇藥業(300199)被基金減持了2298萬股、1481萬股、6138萬股、399萬股和183萬股,今年以來也分別上漲4046%、2928%、345%、3661%、5083%。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大盤在此期間進入持續調整期,但除上述被減持的個股大漲之外,其他醫藥類個股也表現相當精彩,中恒集團(600252)、萊美藥業(300006)、沃華醫藥(002107)、和佳股份(300273)等34只個股今年以來漲幅均超過了30%。
醫藥行業面臨大的發展機遇
廣發證券(000776)投資顧問王立才分析認為,目前醫藥行業進入發展轉型期,面臨大的發展機遇,擁有核心性資源優勢或技術優勢的個股在未來有很大成長空間,個股如康美藥業(600518)、萊美藥業、恒瑞醫藥(600276)、武漢健民(600976)等均值得重點關注。
上海證券投資顧問黃昌全也建議適當關注進入新目錄的常規藥品如華北制藥(600812)、西南藥業(600666)以及有獨特性產品的桐君閣(000591)、東阿阿膠(000423)等個股。(重慶商報)
透過指標揭開年報面紗:232家上市公司主業給力
截至記者發稿時,兩市已有499家公司發布了2012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有294家,數據并不難看。在凈利潤增長的公司中,有266家公司營業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有232家的營業外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小于5%?梢哉f這些公司的確是苦心經營,依靠主業拉動了增長,同時副業控制得當。
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在上述232家公司中,剔除15家ST公司后,有七成公司在近三年中,營業總收入、凈利潤、營業外收入穩步增長,且副業貢獻比例始終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如上海凱寶(300039)。此外百潤股份(002568)、光一科技(300356)、博雅生物等多家公司也與之相類似。
在副業增長較快的公司中,凈利潤、營業利潤下滑,主營收入大幅度波動的不在少數。如武漢控股(600168),其去年的營業外收入占比為7678%,凈利潤下滑1603%;九洲電氣(300040)營業外收入占比達到11389%,盡管凈利潤暴增,但其營業利潤下滑超過2倍;四川金頂(600678)的營業外收入更是達到主營收入的48倍以上,盡管依然盈利,然而其表示母公司早已于三年前停產,本期利潤源于重整收益,其營業收入也從三年前的467億元下滑至1214萬。這樣的增長無不讓人捏了一把汗。
武鋼股份(600005)去年3月曝出“390億養豬”的消息令市場嘩然,盡管其作出澄清,稱390億元是用于“十二五”期間的非鋼事業開拓,但去年年報顯示,其建造萬頭養豬場、種植蔬菜確實已經開始著手。
據了解,當前生豬出欄價為1256元/公斤,同比下跌超過15%,肉價創兩年來新低;玉米、小麥麩、配合料等飼料價格也同比上漲4%-12%不等;養殖盈利為-139元/頭。雖然尚不知曉養豬對其貢獻如何,但武鋼股份已明確預告:2012年凈利潤下降50%以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部分企業由于所處行業的競爭力降低、優勢衰退,為尋求新的增長點,開始踏上轉型之路。但轉型并不意味著要完全轉行,尤其是在試水階段,保留原有行業的業務,以主業帶動副業或許更穩妥。如果掌握不好輕重,盲目多元化,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可能導致轉型流于表象,即便短期內看到增長也難以為繼。
從市場表現來看,主營長期穩定、副業適度發展的公司,其股價表現也相對穩定。在2010-2012年期間,滬深300指數下跌2944%,上述232只個股中有160只跑贏大盤,其中82只個股逆勢上漲,如云南白藥(000538)、招商地產等。(大眾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