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品位重組牛股“基因”
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已披露2012年年報的375家上市公司中,實現業績同比增長的公司有224家,占比達59.73%。其中,大眾消費品類公司穩居增長前列,白酒、食品、保健品、玻璃器皿等生活和家居類上市公司位列業績增長的第一方陣。
但在行業整體穩健增長的同時,大眾消費品類上市公司的增長前景出現分化,白酒和保健品受資金關注度的此消彼長成為典型代表。市場人士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對消費升級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長帶動了消費品位的提高,相應的牛股公司的基因伴隨社會消費理念的轉變而得以重組。
酒精“傷身” 大健康上位
白酒板塊2012年前三季度的表現稱得上牛氣沖天,相關上市公司全年的業績也是底氣十足。其中,酒鬼酒(000799)是首家披露2012年年報的白酒公司,當期實現凈利潤4.95億元,同比增長157.22%。貴州茅臺(600519)、金種子酒(600199)、五糧液(000858)、瀘州老窖(000568)、沱牌舍得(600702)、洋河股份(002304)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50%。
白酒行業延續“黃金十年”,但這場盛宴或將難以為繼。在宏觀經濟復蘇尚遠的大環境下,限酒令、酒駕入刑、塑化劑風波、厲行勤儉節約等政策、法規或事件的出現,開始讓行業逐漸揮別輝煌,為白酒類上市公司的增長前景蒙上陰影。檢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數據庫可以看出,“旺季銷售不振”、“高端酒銷售疲軟”、“等待板塊反彈”等成為2013年以來機構研報的主旋律。葡萄酒行業同樣難以幸免,龍頭公司張裕A(000869)出現自2002年以來的首次業績下降,公司預計201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95億元,同比下降11.10%。
白酒板塊與醫藥板塊并稱兩大防御品種,然而本輪市場反彈以來反差強烈,醫藥股凸顯出進攻性,白酒股卻“傷身”又“傷心”。數據顯示,自2012年12月4日滬指創下1949.46低點至今,洋河股份、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酒鬼酒這幾大白酒“梟雄”墜入滬深兩市跌幅榜前100名。
取而代之的是醫藥板塊的雄起,居民收入提升、消費升級、老齡化社會來臨等帶來了醫療、保健等消費需求的迅猛增長,讓游走在醫藥產業邊緣的大健康產業開始走上舞臺中央。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大健康產品對商場、超市、專賣店等的廣泛滲透,在一定程度上也蠶食了白酒產業的地盤。
A股公司的大健康產品多為藥企的附屬業務,已公布年報的上市藥企中,廣州藥業(600332)、貴州百靈(002424)、昆明制藥(600422)三家公司涉及涼茶、飲料、保健食品等,與主營膳食補充劑的湯臣倍健(300146)共同詮釋大健康產業發展軌跡,四家公司2012年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
問題頻出 “中高檔”獲益
一系列藥品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促使政府監管趨于嚴厲,健康消費理念走向深入,中高端大眾消費品隨之走俏。
嬰幼兒用品產業鏈的洗牌最為明顯,香港奶粉限購令讓國產高端奶粉品牌被看好。廣東省對澄海玩具有毒“二料”問題的整肅,讓擁有全產業鏈的玩具類上市公司受寵。事件性議題加劇了嬰幼兒用品業競爭版圖的重構。2012年業績預告顯示,高端乳制品、玩具企業的盈利保持穩步增長,其中貝因美(002570)去年實現凈利潤5.05億元,同比增長15.59%。
傳統大眾消費品企業受宏觀經濟影響則表現平平,已發布2012年年報的公司中,得利斯(002330)、三全食品(002216)分別實現業績同比增長6.05%、1.55%。這與消費品產業鏈上的高端用品企業形成對比。百潤股份(002568)、德力股份(002571)分別從事高端食用香精、高端玻璃器皿生產。年報顯示,由于客戶黏性高、市場需求大,這兩家公司業績增長迅速,2012年分別實現凈利潤7698.75萬元、9346.6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5.63%、74.88%。
業內人士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加速了大眾消費品行業的優勝劣汰,上市公司因受到公眾監督,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趨于更加嚴格。
機構扎堆 中長線淘金
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報和基金年報表明,投資機構對不同大眾消費品盈利前景的態度體現在持倉變動上,白酒股的衰落和保健類高端消費品公司的股價崛起體現了這種資金流動的主線。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酒鬼酒流通A股的比例為15.84%。而在2012年三季度末,這一持倉占比高達27.53%。機構持倉跌落11.69個百分點,加上酒鬼酒在去年第四季度40.04%的股價跌幅,共同見證了塑化劑風波給酒鬼酒帶來的71.09億元的市值蒸發。
業績增長較小的得利斯、三全食品僅被小幅增倉。截至2012年年末,兩家公司的機構持倉占流通A股比例分別為5.05%、49.21%,分別提高0.24和2.81個百分點,兩家公司的股價漲幅也相對平穩。
機構對廣州藥業的持倉占流通A股比例則連續幾年保持在70%左右,對湯臣倍健的持倉也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兩家公司2012年度分別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7.47%和50.38%,截至上一交易日,廣州藥業和湯臣倍健自2012年以來的累計股價漲幅分別達104.52%和73.99%。面對類似的產品競爭力突出、市場空間巨大、增長確定性較高的公司,許多機構選擇長期駐守,顯示出中長線“淘金”的意圖。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食品飲料安全問題頻發,機構資金暫時遠離部分白酒股并不意味著對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看淡,未來循著消費升級的主線尋找新的投資標的,將成為這些資金的重點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百潤股份股價大漲的同時,多個機構席位連續多次進場增倉,顯示出對消費品產業鏈上中高端公司的態度。
光大證券(601788)研究表示,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向需求驅動的轉型將加快消費升級進程。目前我國城鎮化率約50%,提升空間巨大,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創造1300萬城鎮人口和1000多億的消費需求。因此,對大眾消費品公司的投資將是一個長期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