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基金業務6月開閘 7上市券商恐錯失良機
近日,證監會發布文件正式宣布券商等機構也能從事公募基金業務。雖然限定的門檻有所降低,但是對規模的要求和最近3年管理業績良好等規定仍然成為某些券商的硬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西南證券(600369)等6家上市券商資管規模不足,東海證券和東北證券(000686)等券商則存在產品收益質量差等問題,這些券商或錯失此次良機。
6上市券商資管規模不足
最近,證監會發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以下簡稱 《暫行規定》),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行業正式向券商、保險公司、私募等機構放開,《暫行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
“實施的話,有助于券商資管產品的流通,對券商是極大利好。”北京某證券公司券商行業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但記者發現,并不是所有券商都可以從事公募基金業務,《暫行規定》給券商設置了門檻。雖然東興證券分析師王明德認為,“整體來看,硬性條件降低了,因為取消了凈資本和風險評級的要求”,但是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仍然不多。
《暫行規定》要求,“證券公司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應當符合資產管理總規模不低于200億元或者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不低于20億元;最近12個月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規定標準等條件。”
據數據,今年以來券商資管規模井噴,短短兩個多月就有92只產品成立,產品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總數。目前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規模總計2100億元,而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只有29家,國泰君安、中信、招商、東方、華泰的規模在100億元以上。方正、西南、山西、東吳、西部5家上市券商則因規模小于要求,將被排除在外。
上述29家券商還必須符合其他條件才能開展基金管理業務,如具有3年以上證券資產管理經驗。所以這29家券商中,華融、東興、恒泰、渤海等券商由于第一只資管產品成立的時間短于三年,所以符合條件的券商只剩下25家。
另外,這25家券商還必須符合“最近3年管理的證券類產品業績良好”、“公司治理完善,內部控制健全,風險管理有效”、“最近3年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穩健”等條件。
東北證券集合理財排名靠后
“券商‘最近3年管理的證券類產品業績良好’這一條件可能成為一些券商的硬傷。”上述分析師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東海證券、東北證券目前所管理的資管產品收益多數為負甚至排名墊底,或難以獲得公募基金業務資格。
數據顯示,上述25家券商總計有300多只資管產品。中金公司的集合理財產品從成立日起復權單位凈值平均增長率最高,為14.56%,廣發證券(000776)、中信證券(600030)、國信證券三者管理的集合理財產品的單位凈值增長率也高于10%。但東海證券和東北證券平均這一數據則為負值,分別為-15.16%和-12.68%,排名墊底。
東海證券目前有11只集合理財產品,其中8只產品凈值增長率出現負增長,“東海東風6號”和“東海精選2號”的復權凈值增長率只有-36.42%和-35.41%。
東北證券六只集合理財產品基本“全軍覆沒”,收益最高、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是“東北證券現金管家”,凈值增長率也只有0.04%。其余產品全部負增長,其中“東北證券融通一期”和“東北證券3號”復權凈值增長率為-30.30%和-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