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紅嶺私募火線搶入2只強勢股
沙隆達A:Q4業績遠超預期
事件:沙隆達A于2013年1月9日發布業績預計,預計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86.9萬元-10572.8萬元,同比增長70%-100%。
點評:
1、四季度業績超預期增長主要因草甘膦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
據測算,公司四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50.7萬元-5636.6萬元,同比增長143%-238%,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幾乎等于前三季度的總和,遠超市場預期。公告披露,業績大幅上升原因主要是主要產品銷量和價格均有所上漲。公 司目前農藥產能約為8萬噸,燒堿14萬噸,自采鹽礦25萬噸。農藥產品中百草枯6000噸,草甘膦1.5-2萬噸,另外1萬噸吡啶及衍生物、草甘膦二期均已進入試生產階段,但據了解實際銷售較少。價格方面,2012年草甘膦、百草枯價格一路上漲,預計四季度草甘膦原藥均價在350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超過50%,42%百草枯母液均價16000元/噸,同比上漲超過15%。公司草甘膦和百草枯均以出口為主,由于出口價格調整周期較長,因此市場價格上漲對業績的影響到四季度才全面體現出來。據初步測算,草甘膦價格上漲對凈利潤的影響約為2900萬元,而百草枯價格上漲對凈利潤的影響約為500萬元,基本可以解釋四季度的業績增長。因此,我們認為公司四季度業績超預期增長主要因產品價格上漲引起,其中草甘膦價格上漲的影響最主要的,而A股中同樣以草甘膦為主業的江山股份、新安股份和揚農化工四季度的業績也非常值得期待。
2、反傾銷調查促吡啶價格上漲,公司有望受益。
2012年9月,經紅太陽等國內企業申請,商務部對原產于印度和日本的吡啶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如反傾銷成立,進口吡啶的關稅稅率將有望從目前的20%上升到100%以上,國內吡啶價格將大幅上漲。9月以后,印度吉友聯吡啶價格連續六次主動上調,漲幅達20%以上,漲價提前兌現,但目前進口價格仍顯著偏低。根據《吡啶產業反傾銷調查申請書》中援引的我國吡啶進出口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吡啶總進口中,來自印度12734噸(數量所占比例74.3%),日本1557噸(數量所占比例9.08%),而海關總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兩國平均進口價格從2008年的5234.79美元/噸,持續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3440.69美元/噸。而2011年我國吡啶出口價格為 11659.32美元/噸,2012年上半年經歷一輪降價后,依然為7919.67美元/噸。根據規定,反傾銷調查將在2013年9月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到2014年3月,我們預計,在反傾銷政策的預期影響下,2013年吡啶價格有望持續上漲。目前公司1萬噸/年吡啶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有望享受 2013年吡啶大年的行情。同時,吡啶是百草枯、敵草快、毒死蜱、吡蟲啉等多種農藥的主要原料,吡啶價格的上漲也對這些農藥品種的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3、國內百草枯限制政策利好龍頭企業發展。
百草枯是全球用量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劑,中國以超過6.5萬噸的產能和近4.5萬噸的產量占據了全球百草枯市場近70%的市場份額。但是,百草枯的濫用、誤服和中毒后無法醫治的問題限制了百草枯的使用,從1983年開始,已經有包括歐盟、美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限制或禁止使用百草枯,目前國內百草枯的主要出口市場在中南美洲。2012年4月,農業部、工信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1715號文,推出了百草枯水劑退出市場的時間表,標志著國內百草枯最主要的產業政策塵埃落地,文件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保留母藥生產企業水劑出口境外使用登記、允許專供出口生產,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政策僅禁止水劑的使用對為國內百草枯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研發新劑型是行業的唯一出路。目前我國有百草枯生產企業300多家,多數生產規模很小,研發能力弱,無力開發新劑型的中小企業將加速推出百草枯行業,未來幾年內大量產能退出和產量減少將不可避免,受此影響百草枯價格將有望持續上漲,研發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優勢將更加突出,行業集中度有望顯著提高。
4、預計2013年業績爆發性增長,給予“推薦”評級。
受1715號文影響,2013年大量落后小產能有望加速關閉,百草枯市場行情看漲,同時草甘膦價格也有望維持高位。此外,2013年公司1萬噸吡啶,草甘膦二期,2萬噸2,4-D酸等新增產能有望貢獻業績,我們預計公司2012-2014年的EPS分別為:0.17元,0.35元和0.50元/股,對應34倍,16倍和12倍PE,2013年業績將出現爆發性增長,目前估值偏低,給予“推薦”評級。
上海凱寶:年報業績稍超市場預期,新產能下半年將釋放
12年凈利潤稍超市場預期。公司預計12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23458萬-25134萬,同比增長約40%-50%,對應EPS約 0.89-0.96元。其中第4季度實現凈利潤約4826-6502萬,同比增長約33%-79%,對應EPS約0.18-0.25元,業績增長來源主要是核心產品快速增長所致。
痰熱清下半年產能釋放后增速可望明顯加快。12年我們估計痰熱清銷售收入約11億多,增長在40%以上,銷量超過4600萬支,手足口病、抗菌藥物限制政策是驅動放量的主要因素。產能方面,新中藥提取車間今年6月底前有望建成,下半年產量問題解決后增速將明顯加快。近期在安徽、湖北等省中標價情況良好,約30元/支,未來仍有望在二級以上醫院取得較多增量,預計13年增速將達到30%。
后續產品開發和新藥引入需要加強。痰熱清膠囊今年有望獲得生產批文,口服液和疏風止痛膠囊處于3期臨床中。對外收購方面,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爭取有所突破。
“推薦”評級。痰熱清醫院推廣情況和收購新品進度今后值得重點關注,我們上調公司12-14年的EPS分別至0.92、1.20和1.48元(原為 0.89、1.17和1.47元),同比分別增長45%、30%和23%,目前對應13年PE估值不高,維持“推薦”的投資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