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家上市公司盈利創近五年之最
回顧近五年的上市公司業績,200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15.30%,2009年盈利增速迅速回升至增26.47%,2010年達到增長37.15%。盈利增速達到階段性高點后,2011年再度大幅回落至11.68%。2012年以來,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全部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增速同比下降2.07%。在這樣的環境下,仍有341家上市公司盈利依然能夠增長,且創出近五年新高,這些公司的成長性、盈利能力值得肯定。
統計顯示,在上述341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預計2012年凈利潤至少同比翻倍,另有108家公司的預增幅度也在50%以上。自2008年以來,有242家公司凈利潤呈現連續增長態勢,其中93家公司的年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30%,對比市場整體情況而言,30%以上的盈利增長只在2009年出現過。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盈利連續增長的公司,預測2012年凈利潤全部達到前四年年均凈利潤的一倍以上,其中康得新(002450)、東方金鈺(600086)分別為5.87倍、5.71倍,洋河股份(002304)、海寧皮城(002344)等19家公司也達到了3倍以上。
從板塊方面來看,341家公司涵蓋了全部申萬一級行業,從入圍家數來看,機械設備53家名列第一,化工行業31家居次席,醫藥生物、建筑建材、信息服務、紡織服裝、電子均在20家以上。如果將醫藥生物、電子、房地產、食品醫療、餐飲旅游等消費類行業融合在一起,那么消費類個股的數量就占據了半數。
不過,從2012年年中的表現來看,以醫藥、釀酒為代表的消費股,其業績成長性已經得到了市場的一致認可;機械設備、交運設備等行業板塊,在2012年表現平平,甚至跌幅靠前,其中這部分業績逆勢拔高的個股,認可度似乎存在著滯后效應。
對此,國聯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王杰表示,從歷次經濟周期更迭的初期情況看,周期性行業往往率先領跑。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宏觀經濟見底的特征非常明顯,行業利潤的增長也會在財務報表中隨后體現。二級市場上,消費類個股已有驚人表現,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回調是情理之中。作為同樣具有成長性的周期類個股,“風水輪流轉”或將使其逐步迎來良機。
另據統計顯示,自去年12月4日以來,在房地產板塊鎖定漲幅冠軍之后,有色金屬、機械設備、交運設備、紡織服裝、輕工制造、建筑建材板塊依次排開,漲幅均超過了19%;而醫藥生物、餐飲旅游、食品飲料板塊卻以10%左右的漲幅悄然墊底。這樣的轉變似乎正在向我們預示,周期性成長性股的精彩時刻或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