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沈陽小西路
特色收評:
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在11日早間公布,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10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8%,比上月降幅縮小1.2個百分點。這說明重工業增長速度加快。另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同比增長16.2%,也高于市場的普遍預期。從數據總體來看,國內經濟的復蘇勢頭良好,并呈現出從依賴政策性的推動開始向內生增長轉變的結構特點。從11日盤面上看,股指處于震蕩調整的狀態,缺乏主流熱點。我們認為一方面歸因于上月信貸數據的回落,但更主要基于前期連續上漲所積聚的調整動能釋放,預計在宏觀面的支撐下,市場仍將延續震蕩向上的中樞運行。
展望后市,盡管銀行、地產、資源類等權重板塊走勢較弱,但平安的穩定給市場資金極大安撫作用。板塊輪動也還比較及時,大盤中期攀升格局不改。3200點暫時構成一定壓力,而3300-3330一帶將是大盤的強壓力位,后期多頭還將沿10周線緩步上行,這也是大盤的最強支撐位,短期支撐位位于3150一帶,3080-3100區間也有非常強的支撐。
板塊聚焦:
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艱難破冰
工信部著手制定的《鋼鐵行業準入條件》、《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目前已經幾易其稿,但仍在內部討論,尚未進入部委聯合會簽階段。11月10日,工信部一位司長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兩個文件將成熟一個出臺一個,估計最快在今年年底出臺。
為使文件措施符合實際,11月6日,工信部在京召開了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和準入條件座談會。會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明確表示,鋼鐵行業目前產能過剩是突出問題,暴露出深層次問題,不論是調整結構、淘汰落后,還是技術裝備等政策,一切都要從市場出發,不搞一刀切;工信部要舉技術改造大旗,搞好鋼鐵企業重組和淘汰落后。
行業準入:裝備規模可能不作強制要求
中國證券報從座談會上了解到的情況表明,即將出臺的《鋼鐵行業準入條件》將更加注重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指標。其中,有關裝備規模的要求,可能將被列為指導性意見,不再做強制性要求。
與會專家認為,關于產業政策、裝備政策宜粗不宜細,可作為指導性意見。如果要詳細制定,必須分組、分類、分品種;而淘汰落后主要靠市場手段。也有專家認為,關于鋼廠裝備的大小,國家政策最好是指導性的,由企業自己去配套。
中國證券報注意到,此前頒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于淘汰落后的主要指標是裝備規模。《規劃》建議實施淘汰落后、建設鋼鐵大廠的地區和其它有條件地區,要把淘汰落后產能標準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及相應的煉鋼產能。
聯合重組:規模、主體、財稅三大難題待解
對于尚在討論中的《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工信部這位負責人士坦言,《指導意見》最終出臺難度大,特別是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的落實。另外,中國證券報也了解到,對聯合重組的規模、主體,在鋼鐵行業內部仍有爭議。
《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是為了解決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低、落后產能大等結構性矛盾而制訂的指導性文件。《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通過兼并重組,重點培育3-5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積極推進6-7家具有較強實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戰略性兼并重組。
中國證券報了解到,要鼓勵鋼鐵業兼并重組,涉及到妥善解決富余人員安置、企業資產劃轉、債務核定與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問題。
參加座談會的一位專家表示,財政稅收政策是全國一盤棋,如果只對聯合重組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對不重組的企業不實行優惠政策,可能不利于市場競爭以及規模財稅制度本身,也極有可能會出現為了要優惠政策而“假重組”的“鉆空子”現象。
而對于中國鋼鐵行業重組的規模以及誰來實施重組等問題,一直存有爭議。
曾經在一家大鋼廠任一把手的老專家表示,不應對鋼鐵企業規模設定諸如1億噸、5000萬噸的標準,企業不應為大型化而大型化,而要強調專業化。
另外,也有專家表示,重組必須有帶頭企業,政府不能“只讓談戀愛不讓結婚”。 (中國證券報)
玻璃行業進入景氣復蘇期
國泰君安分析師發表報告指出,近期新能源主題再次蠢蠢欲動,同時,房地產復蘇驅動國內玻璃需求復蘇,國際經濟好轉也驅動玻璃出口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