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沈陽小西路
特色收評:
上周四大盤再次考驗了牛熊線,受到美國股市大漲影響,31日大盤以跳高的方式開盤,創業板再次出現瘋狂炒作,深交所的嚴格管理制度將面臨考驗。午后大盤呈現高位盤整態勢,滬指一度上摸到3027點,但是受制于5日均線的壓制,隨后震蕩回落。由于創業板上市首日漲幅過大,成為后市隱患,主力不敢貿然發動行情。
技術上,收出一根帶上下影線的十字星線,周線收陰,月線收陽。5日、10日均線仍然向下運行,5日均線開始死叉10日和90日均線,MACD指標中的紅柱子繼續縮短, KDJ指標中J線開始反轉向上勾頭,但下方有60天均線支撐,預計調整空間不會太大,中長線看,基本面好轉是推動大盤向上的決定性因素,只要把握大的戰略方向,不必過于看重短線調整,本周的震蕩下跌可能只是漲升趨勢中一個準備性的整理,并不改變A股市場的漲升趨勢。操作上,可繼續跟蹤強勢股并保持適當謹慎。
板塊聚焦:
信貸質量將成銀行業發展軟肋
截至10月30日,已公布三季報的11家商業銀行數據顯示,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比今年上半年略有減少,不良貸款率有所降低。但是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短期來看銀行資產質量繼續優化,但是由于國內經濟回暖基礎尚不穩固,從而對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形成一定壓力,而經濟刺激計劃下信貸高速增長使金融資源配置失衡加劇,使信用風險積聚。不過,由于國內主要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為經濟周期下行可能帶來的風險提供了較好的緩沖。
無近憂有遠慮
第一創業金融分析師陳曦認為,銀行的資產質量變化,短期取決于管理層的信貸政策及整個經濟的流動性狀況,長期則取決于實體經濟的走勢。我們判斷寬松的信貸政策及流動性環境仍將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不良貸款風險短期無暴露之憂。
“11月之前,今年中央投資余額需要完成,進而帶動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同時,外圍補庫存帶動出口企業的開工率增加,進而增加短期貸款需求。開工率的提升也會降低短期內市場對資產質量的擔憂度。”
截至30日已披露三季報的11家上市銀行中,除浦發銀行之外,其余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截至9月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不良率分別由6月末的1.81%、1.71%、0.86%下降到1.68%、1.57%和0.82%。不過,浦發銀行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的不良貸款率由上期的0.90%上升到0.93%,而不良貸款余額較中期下降0.6億元左右。萬聯證券行業研究員李雙武認為,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主要因為公司貸款凈額環比下降,而同期不良貸款余額基本保持不變,兩相作用,導致浦發銀行的不良率出現了小幅的增長。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的信貸投放已經達到前幾十年全部信貸投放的1/4強,即使是在經濟周期的復蘇與繁榮階段,如此的信貸投放,都難免會使人質疑其審慎性,更何況是在經濟的低谷?
陳曦說,就上市銀行的三季報數據來看,信貸資產質量并未出現惡化跡象,但這并不足以說明今年以來投放的近9萬億貸款是安全優質的。地方Z*F投融資平臺會否違約最根本還取決于其是否有可靠的還款資金來源。地方Z*F財政收入或是一項還款保障,然而地方Z*F財政收入的保障又是什么?稅收收入無疑是與地方實體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的,而土地收入卻是嚴重依賴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得以維持。
“貸款的五級分類過程需要較強的主觀判斷。除非有不利于貸款企業的突發事件發生,通常一筆貸款不會在發放后的短時期內即被劃分為不良貸款。如果銀行在發放貸款不久后,在沒有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即將該貸款認定為不良貸款,那么相關的風險應該是在放貸之時就能夠被察覺的。”
多數銀行信貸成本下降
數據顯示,三季度多數商業銀行的信貸成本繼續下降。交通銀行、深發展、中信銀行的信貸成本分別為0.47%、0.18%、0.19%,較半年報下降0.2%、0.5%、0.1%,信貸成本的下降繼續擴大了稅前利潤的增幅。其中建行的信貸成本出現了小幅的提升,而浦發銀行的信貸成本則為負數,有分析人士預測浦發銀行四季度將加大貸款減值準備計提。
“信貸成本略有下降,有的是不良貸款減值損失回撥的結果,有的是單項壓力測試時轉回。”李雙武認為,信貸成本即使下降了,實際銀行的不良貸款減值壓力仍存在。如果四季度私營經濟的復蘇力度低于預期,信貸成本在第四季度提高的可能性仍存在。信貸成本增加,將直接減少稅前利潤。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國內的銀行業信貸成本以后不可能有0.5%以下的水平,與亞洲一些銀行信貸成本1%以上相比,現在的信貸成本還相對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