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兵
劉其兵,“國儲銅事件”主角,出生[1]于1968年,湖北省黃陂縣人,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系本科畢業。1997年7月被授權為國儲在LME所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甚至在2003年3月后成為國儲唯一有權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的交易員。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先后任職國儲進出口處副處長、處長。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期間,劉其兵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將該中心資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致使發改委下屬的國儲截至2007年4月30日越權頭寸基本清理完畢時損失折合人民幣9.2億元。
成長經歷家境貧寒天資稟賦
劉其兵出生于1968年,湖北省黃陂縣人,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系本科畢業。1997年7月被授權為國儲在LME所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甚至在2003年3月后成為國儲唯一有權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的交易員。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先后任職國儲進出口處副處長、處長。
1999年初至2004年初:為國儲盈利1.89億元
1999年初的每噸1000多美元上漲至2004年初的每噸3000美元期間,看多的劉其兵一路春風得意。其拿手的境內外期銅反向套利(做多國內期銅同時做空倫敦期銅)交易技術在國儲銅事件最終處理完畢后,還為國儲在國內期貨賬戶保留下1.89億元盈利。
2004年初:劉其兵反手做空。2004年初LME銅價突破每噸3000美元后,反手做空的劉其兵開始噩夢連連。當年10月LME銅價一天暴跌10%后,決定豪賭以求翻身的劉其兵在其結構性期權組合中越權大量賣出看漲期權。
2005年國慶后:留遺書逃遁。 2005年國慶后,LME銅價突破每噸4000美元。面臨年底即將到期被執行的大量看漲期權,心理崩潰的劉其兵于2005年10月再次選擇了逃遁,且傳言還留有遺書。此時,他在倫敦的銅期貨及期權上共持有20萬噸的未平倉空頭頭寸。而按照法庭認定的數據,當時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
2008年3月底:一審判處7年徒刑。劉其兵于上月底被一審判處7年徒刑,由于有關方面采取了平倉、展期及實物交割等多種方式止損,被法庭認定的最終虧損額仍高達9.2億元人民幣。
劉其兵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灄口鎮轄區內劉集鄉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中,6歲喪父,母親獨立撫養兩個兒子,家境貧寒。劉其兵聰明而又刻苦讀書,17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武漢大學的世界經濟專業。大學期間各科成績都較為優秀,1990年國儲局在到武漢大學招聘時,他成為了唯一一個被聘用的人。[2]
期貨市場的“明星”1997年7月,國儲局同意劉其兵所任職的國儲調節中心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劉其兵被授權為國儲調節中心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劉其兵在1999年就開始積極做多,從銅價1000多美元到3000美元期間,他做得非常順手,獲利頗豐。
而劉其兵更擅長的是在上海期交所與LME之間做反向套利。盡管上海期銅一直是跟隨LME走,被稱為“影子市場”,但兩個市場之間每噸有上千元甚至上萬元價差,因此這種套利行為較為普遍。由于國儲局強大的現貨背景,劉的一舉一動更使跟風者眾,因此,據稱一度“國儲調節中心在國內市場獲利超過7億元人民幣”。
劉其兵事件”的余波開始放大。兩周前,國家物資儲備調劑中心交易員劉其兵被爆失蹤。這位在國儲旗下惟一擁有LME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下單資格的交易員,失蹤前在LME賣出了20萬噸銅期貨,沒想到國際炒家立即盯上,不斷拋出買單將銅價推高。隨后,國際炒家突然發力,至昨天為止,國儲局所持有的空頭頭寸可能要蒙受1.14億美元的浮虧。
國儲局之所以被國際投機基金盯上,原因在于在市場上頻頻的大手筆操作。過去兩年里,代表國儲局在市場上操作的劉其兵一直執行在LME賣出銅、在上海期交所買入的跨市場套利操作策略。這種“外盤拋空,內盤做多”的市場操作策略在銅價單邊走牛之下往往會形成倫敦空頭頭寸虧損、國內多頭頭寸盈利的局面。
此前,中航油老總陳久霖在海外期貨市場犯下同樣錯誤:敞口巨額頭寸往往會成為金融大鱷的“早餐”。從2004年10月到今年3月份,劉其兵“買了就賣,賣了又買”,不執行買進即交割收貨的運營準則, 為炒家留下了空子。目前有兩股力量已成為國儲局在LME期銅空單上的主要對手,包括“股神”巴菲特和曾經導致“亞洲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索羅斯旗下的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對沖基金。“劉其兵事件”加劇了中國力量與國際炒家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