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集團
瑞銀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在超過50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全球員工超過7.5萬名,其中,39%的員工在美洲、36%在瑞士、16%在歐洲其他國家、9%在亞太區。瑞銀為瑞士上市公司,于瑞士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2005年12月31日,瑞銀集團總資產為2.6520萬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6.6280萬億元。
在瑞士,瑞銀的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都是市場的領導者,管理著逾300萬個個人賬戶及按揭賬戶,為當地約260萬名個人客戶服務。同時,為近13.65萬個公司客戶、機構投資者、公共企業和基金會,及逾3000家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的銀行及證券服務。瑞銀集團的業務主要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及證券和資產管理三大塊。在財富管理方面,瑞銀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集團擁有超過140年的財富管理經驗和遍布全球的龐大網絡;在美國,瑞銀是最大的私人銀行之一。瑞銀財富管理業務主要是為高端客戶提供量身訂造的全面服務,業務涵蓋資產管理到遺產規劃、企業融資顧問和藝術品投資服務等。
打造全球知名私人理財品牌,瑞銀集團的市場資本總額已經達到了875億美元,位居歐洲大陸銀行的首位。通過改變經營藝術,瑞銀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盈利的金融機構之一。2005年第1季度,瑞銀集團的凈利潤達到22億美元,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32.4%。摩根斯坦利預測說,2005年瑞銀集團的稅前利潤將達到8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8%,今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將超過花旗、高盛和瑞士信貸等許多國際大投行。
不過,瑞銀集團并沒有指望成為像花旗、匯豐這樣的金融超市,私人財產管理仍將是其核心業務。與全球投資銀行業由幾大投行操縱不同的是,財產管理市場仍舊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在這個總價值約為30萬億美元的市場,瑞銀集團的市場份額只有大約3%。不過瑞銀集團的首席執行官Peter A. Wuffli很自信地表示,隨著監管成本的不斷增加,將有越來越多小規模財產管理機構成為瑞銀集團的收購對象,“現在是我們的黃金時期”。
瑞銀加快購并步伐打造理財帝國,瑞銀集團的管理層認識到,如果他們能將其核心業務——私人財產管理業務進行更新和精簡,并改善投資績效,那么他們就能創造一個全球聞名的理財品牌。像所有替闊佬提供理財服務的私人銀行一樣,瑞銀集團強調資產管理能力,其業務范圍相當廣泛:從幫助客戶管理龐大的家族資產(如投資規劃等),到提供避稅建議、參謀遺產遺贈問題,甚至還提供收藏鑒定,代表客戶到拍賣場所競標古董,得標之后,財務顧問還會幫客戶用古董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再用借款投資生利。此外,近年來瑞銀集團還對私人理財業務進行了整頓,讓客戶無論在香港、紐約還是在蘇黎世都能享受整齊劃一的服務。
瑞銀集團的觸角已經伸到了世界各地。對所有的被收購方都直接針對各自國家的高端客戶。比較重要的幾次收購行動包括:2003年7月,瑞銀兼并了勞埃德銀行在法國的私人財產管理業務;2003年10月,美林銀行德國分部的私人財產管理業務劃歸瑞銀旗下;2004年年初瑞銀一次買進兩家英國私人財產管理機構--Goodman Harris和Laing & Cruickshank。而美國運通在盧森堡的私人銀行業務也已落入瑞銀手中。
瑞銀集團目前正在進行的并購并不是沒有風險,隨著它對國外機構并購數量的增加,它必須解決后者對它的信任問題,而且它還面臨來自花旗、匯豐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強大競爭壓力。畢竟,30萬億美元對于任何銀行來說都是一個讓人垂涎的巨大市場。以至于很多銀行的經營策略都已逐步從零售業務轉向了財產管理。花旗銀行去年甚至已經打出“花旗銀行等于財產管理”的廣告。而財產管理中的高端客戶群更是成為幾家國際金融巨頭近幾年來爭奪的焦點。根據畢馬威國際會計事務所2003年對世界186家著名金融機構做的調查統計,1/3的被調查銀行表示將在今后3年里加強私人財產管理業務,至少兼并一家財產管理機構。銀行兼并活動的首要目的是擴大市場份額,其次才是提高營業額和信息的合并。被調查的30家瑞士金融機構中,有同樣意愿的銀行高達60%。但像瑞銀集團這樣一年時間兼并5次,實在也是絕無僅有。
負責收購事項的瑞銀財產管理公司董事會成員馬塞爾·羅納表示,歐洲私人銀行理財業務年均利潤高達35%,年均盈利增長12%到15%,遠優于一般的零售銀行業務,不過由于連續收購,瑞銀的財產管理業務目前并不盈利,去年瑞銀集團歐洲離岸私人銀行業務還虧損了約1.86億美元,根據最樂觀的估計,瑞銀在此項業務上盈利也要等到2006年底。不過首席執行官Wuffli表示:私人理財本來就是“一個需要長期承諾的業務”。馬塞爾·羅納也表示,集團并不后悔之前進行的一系列收購行為,因為從長期來看這有利于鞏固瑞銀在歐洲私人財產管理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并很好地應對行業競爭對手的挑戰。